如果有人不愿意,他会毫不犹豫的杀死他,在凛冬城生活了数百年的洛氏,依靠捕猎存活的洛氏,族中几乎没有心慈手软之人。</p>
从巍峨的高山之下,到不息的江河之畔,在苍翠碧绿的林间,在潺潺流血的尸体旁,在泥泞的水坑边,无数人如同潮水般跪了下来。</p>
丢掉武器,除去铠甲,低下头颅,跪在地上,双手高举,一道道零散的声音传来,这些声音在空中飘着,散着,最终合为一道响彻辽东的高声。</p>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赐予子民大光明。”</p>
洛玄星等人的马蹄声不息,转瞬而过,从无数跪在地上的士卒面前冲过。</p>
“整军,向南!”</p>
现在要南归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敢战士,还有将近四万人的原隋朝军队了。</p>
这何尝不是一种异类的得道者多助呢?</p>
……</p>
洛氏率领着数万大军过境辽东国,没有遇到任何的阻拦冲突,洛玄星还派人前往辽东城,邀请辽东国贵族一起前往中原诛杀杨广。</p>
当洛氏的使者前往辽东城后,辽东国中的贵族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派。</p>
以汉人为主的一派,反对进入中原,认为守住现在的辽东国,做土皇帝最好。</p>
而且现在的辽东没有当初那么冷,气温大概只比数百年前的蓟城略冷一点,不至于如同当年的燕国,直接抛弃祖地进入中原。</p>
洛氏喜欢诛杀独夫,那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p>
中原人怎么样都和他们没关系。</p>
本来就因为隋朝的征讨,损失惨重,现在好不容易和平,就不要轻易挑起战事。</p>
但以胡人为主的一派,认为应该跟着洛氏进中原,这些胡人贵族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要从洛氏这里拿到诸夏人的认证。等到素王承认之后,看看这些汉人贵族还有谁敢瞧不起自己。</p>
洛氏的家族声望是这样的——</p>
【家族声望:(天下无双;威震诸夏;国朝天柱;州郡之贤;乡野贤族)</p>
中原:州郡之贤(支:姑苏洛氏)</p>
辽东:威震诸夏</p>
草原:未开启</p>
西域:国朝天柱(神庙)</p>
高原:未开启】</p>
洛氏在辽东的威震诸夏级别,百分之九十是胡人贡献的,洛氏的名声在这些胡人部落里面是真的管用。</p>
虽然不能指挥这些胡人,但在认可度方面也就是权威方面,是最顶级的。</p>
辽东国中就这样出现了一次火并,朝廷上也互相敌视,见到这一幕的洛玄星,也不意外,不多时,就有一些胡人贵族跟在洛氏身后,往中原而去。</p>
……</p>
杨广在做什么呢?</p>
他在雁门被围了一个多月,这是他一生的至暗时刻,是他一生最为耻辱的事情。</p>
他在雁门丧失了几乎所有的骄傲。</p>
当他返回东都洛阳,在新年之时召集天下郡守时,却发现有数十个郡都没有派来贺使。</p>
大隋有一百九十多个郡,现在有足足六分之一的郡没有派人来。</p>
这代表着什么?</p>
代表着这些郡要么落到了乱民手中,要么郡守背叛,要么就是使者死在了半路中。</p>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代表着情况很是严重,那些盗匪不是如同杨广想象中的,只是一个不成器的小毛贼,而是足以掀翻他统治的大盗。</p>
他开始恐惧,害怕朝廷到底能不能剿灭这些盗匪,老臣苏威上书说,“现在各地的盗匪之所以不能剿灭,是因为郡守所掌握的兵力太少,各自只守御一小片土地,不能联合起来,如今应当给予地方更大的权限,仿造前朝设置州牧那样,派出重臣,剿灭一个大区的盗匪。”</p>
杨广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开始向天下派出了十二路招讨使,在各个关键的重镇,任命了留守,去平定各地的叛乱。</p>
……</p>
太原。</p>
李渊接受了太原留守的职位,待使者离开之后,李世民立刻上前来,望着那封册封的圣旨,感慨道:“果真如洛公所言,皇帝甚至都不愿意调换一下招讨使的管辖范围。”</p>
李渊深吸口气,握着太原留守的圣旨。</p>
晋阳,李渊望着那澄澈的青天,感受着那呼啸而过的风,望着那被吹散的云朵,他从未有过这样的自由轻松。</p>
在这个时候,他如何能忍住回想,洛苏曾经和他说过的那番话呢?</p>
“真正能取得毁灭隋朝成果的是你们这些勋贵、外戚、大商贾、军官。</p>
因为你们这些人,一旦造反,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称孤道寡,你们一旦起兵,和那些农民军不同,会第一时间毁灭隋朝的政治机构。</p>
而且你们这些人本就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跳过农民军前期的艰难积累,你们这些隋帝国最精英的人,将会毁灭他。”</p>
到了如今,李渊对这句话理解愈发的深,自己现在是太原留守,只要仔细准备一番,大隋八分之一的土地就会在瞬间改旗易帜。</p>
这世上难道只有自己一个想要这么做的贵族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