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首领嘴中发出了一个非常怪异的音节,但还是能够听出来正是汉的雅语发音。</p>
所谓雅语发音就是汉朝官方的语言,毕竟在朝堂之上不能都操着一口方言,那还怎么议事。</p>
在周王朝,雅语发音是由姬昭搞定的,是一种非常平和的,但是读起来带着些许咏叹调的语言。</p>
这也是洛国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对颂唱诗经之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p>
因为每一句话仿佛都是带着浓厚感情的。</p>
后来各国的语言渐渐带上了本地的腔调,不过贵族之间还是使用这种周朝的雅语,直到秦朝统一要在天下推行秦腔,但是山东贵族当年不鸟他,还是使用雅语。</p>
汉王朝建立之后,洛吕联盟这么强大的力量,雅语就再次成为了官方的正统语言。</p>
现在听到雅语从一个不知名的蛮夷口中说出来,洛仲堪颇有些骄傲的说道:“是的,我从汉朝来。”</p>
“汉!”</p>
“是击败了匈奴的汉!”</p>
这些人叫了起来,脸上竟然带着兴奋的色彩,实在是匈奴在草原之上太过强势无敌,作为击败了匈奴的汉朝,自然就具有不一般的地位。</p>
尤其是匈奴人或者是草原人是非常残暴的,这是由他们的游牧习性所决定的,在草原上就是赢家通吃一切。</p>
见识了草原的残暴,才更能体现出诸夏所存在的意义</p>
一个伟大的文明,抵御着蛮族的冲击,向周围一切的黑暗闪耀着光。</p>
更重要的是,这个文明还愿意将自己的伟大播散出去,并且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伟大而壮丽的事业。</p>
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什么成分?</p>
顽固不化,不愿意接受王道洗礼,不愿意前进,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不愿意让族人得到更好的生活。</p>
杀死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正义的事情吗?</p>
比如说现在倒在地上的尸体,这些人的死去和洛氏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典型的自找死路。</p>
并且还要连累到他们的部族。</p>
在短暂的兴奋之后,这些马贼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p>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只能祈求洛仲堪的原谅,带着洛仲堪来到了部族之中,洛仲堪很清楚自己不是来征服的,所以并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p>
只是短暂的在这里待了一周,从部落之中借了一些物资,然后就施施然的离开了这里。</p>
望着地图上的标识,这里还不是真正的西域,但是已经完全是迥异中原的情景,这里生活着很多文化不同的部族。</p>
洛仲堪有些明白为什么素王要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让洛氏先行前往西域了。</p>
不论文明高低,这里是无数文明的交汇之处!</p>
——-——</p>
在辉煌的东方土地上,在周王国建立了统治之后,周王国以及许多的领主,将自己的文明称作夏。</p>
夏与其他文明曾经发生过无数场战争,那是不死不休的,最终夏文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即便以最苛刻的角度,笔者也不愿意去赘述其中的血腥,因为没有意义。</p>
笔者所关注的是最终胜出的以周王国为首的夏文明,到底是否先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p>
他最大的贡献是,在黑暗蛮族冲击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之时,他成功的抵御了这种冲击,这是难以置信的,笔者曾经研究了各种模型,最终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游牧民族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p>
但是在遥远的东方,那一盏文明的灯一直闪耀着,这是笔者无数次前往那个神奇国度的原因,在那里,笔者知晓了其中的原因,但不愿意写在这里。——《全球通史·游牧与农耕》</p>
第302章 西域之歌</p>
西域。</p>
顾名思义,在诸夏西方的疆域,即为西域。</p>
这是素王定下的名字。</p>
那西域上面有什么,素王没说,要自己去看,于是洛仲堪来了。</p>
“河西走廊!”</p>
经过一年多的跋涉,一行人走到后世敦煌的边界,洛仲堪转头望向了东方,河西走廊这个名字当然是姬昭直接说出来的,他不希望这个名字改变。</p>
西域,河西走廊,安西,对姬昭来说,这些词语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正如那首《河西走廊之梦》一样,即便是现在,他仿佛依旧能感受到有风从那里吹过,从安西吹过,一直吹到长安,吹到洛阳。</p>
前世网上有人调侃大唐,安西万里疆,边防在凤翔。</p>
但这对姬昭来说却是永远的痛,安西万里疆,就该是万里。</p>
诸夏内部的纷纷扰扰,阴谋诡计,寡廉鲜耻,姬昭没有半点兴趣,但不论是万里之外的安西,还是辽阔的海疆,大江大河,山川林木,这都是他所热爱的。</p>
“从这里就彻底进入西域了,该是时候向素王颂圣了,素王的光辉将会落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寸黑暗都由我们来开拓,每一寸土地都由我们来丈量。”</p>
洛仲堪向着东方单膝跪在地上,众人纷纷跟随着单膝跪在地上,皆垂首叉手,宏大的颂圣曲响彻在河西走廊与西域的交界处。</p>
“素王的光芒照耀四方,驱散西域的魑魅魍魉。”</p>
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片肃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