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百姓见着周将军护着一个貌美的夫人,大家都猜测那个是周将军的夫人,有那消息灵通的,知道周将军娶的夫人乃是赵家大房的嫡女。 有羡慕周将军娶了一个好夫人的,也有说如意嫁的好夫婿的。 耳朵尖的周捡听到有人在夸他,护着如意时在她身边轻声说道:“夫人,你听到了吗?他们都说你嫁的一个好相公。” “你失忆了话好多,也变了好多。”如意忍不住说道。 “哦,等我回去夫人好好给我讲讲以前的我是什么样的,我还挺想知道。” 周捡对着围观那些在看他的百姓们露出一个友好的笑,立即就让那帮崇拜他的老百姓们动起来了,甚至更有百姓准备上前帮他们搬东西。 花了将近一个时辰,他们带来的人才把从赵家要回的东西装了箱,把箱子抬到了他们拉来和租来的马车上。 多余装不上车的,就有两三个脚夫一起装了板车拉着走,一群人一路浩浩荡荡的拉着东西从赵家往镖骑将军府回去。 早早得到消息的文武百官们与相约的友人一起坐在路边的茶楼上喝茶聊天,看着这戏剧的一幕。 “噗呲”见到一条队伍拉着东西从下面的街上走过,那捉奸还骑着马跟在后头,一官员忍不住就笑喷了,惹得坐在他对面的友人翻了他一个白眼,“如此不雅,还脏的很。” “哈哈哈没忍住没忍住” 那官员捂着肚子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对对面的友人说道:“要笑不活了,这周捡好歹也是一个将军,居然骑着马跟在夫人身后上岳家要东西,这种事情他也做得出来,就不怕下次大朝又有御史弹劾他?” “弹劾什么?他又没偷没抢,那是贺家的东西,又不是赵家的东西,贺家人去把东西要回去也合理,再说,皇上可都知道这事,御史也不敢随便弹劾。” 有一个在户部当户部尚书的阿爹,陈进财从小就对金钱和数字非常的敏感,别人在议论赵家二房挪用大房的嫁妆时,他已经在粗略的算出当年贺家小姐贺婉清当年带进赵家的嫁妆值多少银子了。 “多少了?”权庭川站在窗边看着热闹,不以为然的问道。 这街上还有不少与他一样的勋贵之家的公子在看赵家和贺家的热闹。 要说起来,一个小小的商贾哪敢和一个安远伯府作对,甚至将安远伯府斗下来还被皇上摘了世袭的爵位,怕这后面还不是有周将军的支持,甚至还有那上交兵权的威远将军府。 相比起近来在京城里名声都臭掉的赵家,很明显还是镖骑将军比较得人心。 “比你工部尚书家的钱财都多,虽然我爹身为户部尚书,但我家钱财肯定没有这贺家小姐当年的嫁妆多。”陈进财报了一个数字。 “你说多少?你再说一遍?”权庭川忍不住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么多。”陈进财再说一遍。 “你阿娘的事情现在已经确定了郭氏和郭家父子参与了,至于赵长季有没有参与现在还没有拿到证据,赵家老夫人也被囚禁了,就是嫁妆我们也拿到了一部分。” “现在嫁妆这件事情也不用担心,周捡说太子在处理这件事情,恐怕到时候得等调查清楚你爹娘的事情才会处理这边,不过不用着急。” 贺彦长长叹了口气,这些年这些事情压在他的心底,如今终于完成了一部分。 想起当年他阿姐的事情,贺彦的心里不是没有恨的。 恨赵长明将阿姐带到安远伯府没有护好她,恨阿姐出事的时候他们怎么没有在阿姐的身边,恨他们去晚了一步连阿姐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更恨他们一个商贾之家无力与安远伯府争斗,这么多年来连给阿姐和如意讨回一个公道的能力都没有。 如今,一切都终于完成。 “这两次都多亏了周捡在,否则咱们舅甥俩怕是连赵家的门都进不去,更别说要回你阿娘的那些嫁妆了。” “那些东西现在是要回来了,一会直接让人拉到你们将军府去,你找一间屋子放好,要是看着碍眼你就卖了换些银两,再重新置办一些新的,东西都还是好的,卖应该也是能卖一些银两的。” 东西要回来后,贺彦也没想过拿回他们贺家,本来这些东西就是他们家给阿姐的嫁妆,如今阿姐去世了,外甥女也找回来了,这些东西自然应该是外甥女的。 “好,那就先放在将军府,卖就不卖了,留着吧,又不是没地方放。” 如意知道她说不要她舅舅和外祖父都不会听她的,就只好接受了舅舅的好意。 不过想到阿娘的事情,如意心里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们也能趁着太子殿下调查这件事情,等把事情查明后,将阿娘送回江南。” 贺彦不禁问道:“可以是可以,那你阿爹怎么办?” 想要他阿姐送回江南可能容易,但阿姐那么喜欢姐夫,如果真的让他们分开可能阿姐也不愿意。 但想要将姐夫从赵家分出来,赵家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答应。 “阿爹和阿娘一块送去江南,把他们埋葬在外祖母身旁,让外祖母也见见阿爹这个女婿,让他们在地下团圆,他们想必会很高兴的。” 知道他担忧的事情,如意说道:“舅舅,我会有办法让赵家答应的。” 代替原身活下去的如意,觉得自己既然享受了原身带来的利益,那么有必要帮原身的亲人圆了这个梦。 “不过在此之前,舅舅要先去一趟太子殿下那里,将今日的嫁妆事情说一下。” “嗯嗯,等回去后,舅舅就去拜见太子殿下禀告嫁妆一事,现在就等着将赵家郭家家产清点后补你阿娘的嫁妆了。” 舅甥俩个在马车上讨论了这件事情的后续,如意也提出了她的几点建议,贺彦也说了几点想法,舅甥俩个在这件事情上一拍即合,决定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