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这两节,经常说到死啊,是不是感觉挺吓人。但是我们不要在意,这只是人的疾病的传递和严重的症状体现,我们能够理解,知道就好,放松心情,接着跟我学黄帝内经的学问和道理。 “正气暴虚”和“外邪突然侵入”是对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用于描述人体内外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等复杂病理现象。当正气急剧下降,外邪乘虚而入时,确实可能导致疾病的急剧发作和恶化。 “五脏气机闭塞,周身脉道不通,大气不能往来”等情况,这已经是疾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阶段。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被视为“危急重症”的范畴,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死亡的具体日期无法预测”,实际上在医学领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无法准确预测一个人的具体死亡日期。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患者的体质和心态等。 在中医理论中,脉息的变化被视为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脉息断绝或跳动异常急促时,这通常意味着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紊乱和失衡。 脉息断绝而不再来,或是跳动异常急促,呼气一次脉搏就跳动五六次,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理现象。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被视为“心气欲绝”或“阳气暴脱”的表现,说明病人的生命活动已经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病人的形体尚未出现衰败的迹象,真脏脉(即指五脏的脉象出现异常,通常被视为脏腑功能严重受损的标志)也没有出现,但病人的生命仍然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因为脉息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状况,当气血运行出现严重障碍时,人体的生命活动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当肝脏的真脏脉出现时,脉象的特点表现为内外劲急,如被按在刀口上般疼痛,且阵阵作响,如同被按在新开的弓弦上一样紧绷而有力。这种脉象的出现,意味着肝脏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生命活力急剧下降。 同时,当肝脏的真脏脉出现时,病人的面部往往呈现出青白色而没有光泽,这是因为肝脏功能衰竭,无法有效调节气血,导致面部肌肤失去正常的血色和光泽。此外,病人的毫毛也会变得枯焦,这是因为肝脏失去对毛发的滋养功能,导致毛发失去光泽和弹性。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都预示着病人的病情已经极其严重,生命已经处于危险之中。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被视为“不治之症”,因为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的衰竭往往意味着整个生命系统的崩溃。 在中医脉诊中,心脏的真脏脉出现,往往被视为一种极端严重的病理现象,它预示着心脏功能的极度衰竭和生命活动的濒危。当心脏的真脏脉来时,脉象表现为坚硬而搏动有力,这种感觉就像触摸到薏苡仁那样,小而圆,但却带有一种不健康的强劲。 与此同时,病人的面部会呈现出赤黑色而没有光泽。这种颜色的变化并非健康的红润,而是由于心脏功能衰竭,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面部肌肤失去了正常的血色,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赤黑色。此外,病人的毫毛也会变得枯焦,这是因为心脏功能衰竭,无法为毛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滋养,导致毛发失去光泽和弹性。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都是心脏功能极度衰竭的表现,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被看作是病情极为严重,甚至可能预示着病人的死亡。 当肺脏的真脏脉来时,脉象表现为大而空虚,如同用毛羽轻轻拂拭人的皮肤一般,感觉轻虚而无力。这种脉象的出现,反映了肺脏功能的严重衰退,气血运行不畅,生命活力逐渐衰竭。 同时,病人的面部会呈现出白赤色,而无正常的光泽。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于肺脏功能衰竭,无法有效调节气血,导致面部肌肤失去正常的血色和光泽。此外,病人的毫毛也会变得枯焦,这同样是肺脏功能衰退,无法为毛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滋养的表现。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在中医理论中,肺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的衰竭往往预示着整个生命系统的崩溃。 当肾脏的真脏脉来时,搏动有力,就像拉断绳索那样有劲,又像用手弹击石头一样坚实。这种脉象的出现,反映了肾脏功能的严重衰竭,无法维持正常的气血运行,生命活力正在迅速流逝。 同时,病人的面部会呈现出黑黄色,且没有光泽。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于肾脏功能衰退,导致体内毒素堆积,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在面部肌肤上显现出来。此外,病人的毫毛也会变得枯焦,这同样是肾脏功能衰退,无法为毛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滋养的表现。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作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其功能的衰竭往往预示着人体整体机能的衰退和生命的终结。 当脾脏的真脏脉来时,脉象表现为软弱无力,动慢不匀,这反映了脾脏功能的严重衰退,气血生化不足,生命活动逐渐衰弱。 同时,病人的面部会显现出黄青色,且失去光泽。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于脾脏功能衰退,无法有效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生成不足,面部肌肤失去正常的色泽。此外,病人的毫毛也会变得枯焦,这同样是脾脏功能衰退,无法为毛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滋养的表现。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确实意味着病人的病情已经极为严重,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理论中的“不治之症”并非指绝对无法治疗,而是指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在现代医学中,我们拥有更为先进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并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在面对病情严重的病人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共同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 黄帝问真脏脉出现病人就要死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五脏的营养都依赖于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气,因为胃是五脏的根本,胃被视为“后天之本”,这是因为胃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将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通过经络系统的输送,被五脏六腑所吸收和利用,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具体来说,胃腑中的水谷精微之气是五脏六腑营养物质的来源。当胃腑功能正常时,能够充分受纳和腐熟水谷,产生足够的精微之气,供给五脏六腑使用。这样,五脏六腑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反之,如果胃腑功能失调,比如出现胃纳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就会导致水谷精微之气的生成不足,从而影响到五脏六腑的营养供应。长期下来,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的衰退和病理变化。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五脏的营养都依赖于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气,因为胃是五脏的根本”这一观点是符合中医理论的。它强调了胃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护胃腑的健康,以确保五脏六腑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五脏的脉气之所以能够到达手太阴寸口,依赖于胃气的输注。胃作为“水谷之海”,其功能不仅限于受纳和腐熟水谷,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化生精微物质,并通过经络系统将这些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五脏六腑。这种由胃气输送而来的精微物质,推动五脏脉气到达手太阴的寸口。 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受到时间节律的影响,即所谓的“天人相应”。因此,五脏的脉气也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脉象特征。 邪气过盛,必定会使精气衰竭。正是中医对于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斗争的诠释。当人体内部的邪气(即致病因素)过于强盛时,就会不断消耗和损害人体的正气(即抗病能力和生命力),导致正气的衰竭。 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胃气作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其力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当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脉气一齐到达手太阴(即中医脉诊中的一个重要部位)。此时,脾脏的真脏脉可能会单独出现,这标志着邪气已经深入脾脏,造成了脏器的严重损害。 真脏脉的出现,是中医判断病情危重的一个重要标志。真脏脉单独出现,意味着邪气过盛,脏器受损严重,生命活动已经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强调“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发生时,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正气,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疾病已经发生时,中医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尽可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因此,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共同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