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农村办酒席都是在自家院子里。</p>
再用几根木杆子蒙上塑料布简单搭个临时厨房就算齐活。</p>
至于碗筷盘子桌椅板凳什么的满屯子借,用完再还回去就行了。</p>
那时候就这个条件人们都习惯了。</p>
饭菜也没什么特别的,大鱼大肉都是解馋的东西。</p>
随个几块钱的礼就能甩开腮帮子一顿猛造,就像是怕吃不回来似的。</p>
像杨桃根壮她们这些来帮忙干活的不用随礼,临走还能打包些剩菜剩饭。</p>
这种场合是少不了老球子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不用通知他就主动来帮忙了。</p>
说是为了混顿吃喝也倒没错,但人家来了也真出力气。</p>
根壮与老球子挨家去搬桌椅板凳碗筷瓢盆。</p>
杨桃领着一帮老娘们择菜帮厨。</p>
“上梁仪式”在上午十点举行。</p>
用三根笔直粗壮的松木杆子搭的“三脚架”已经准备好了,顶端金属滑轮也安上了。</p>
一根水桶般粗细的松木房梁两头被修成了正方形,一头还绑着粗麻绳上面系着红布条。</p>
房框上站着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每个人手里都抓着绳头。</p>
主持上梁的是一个年长的木匠师傅。</p>
随着一声“号子”房上房下的人开始有节奏的发力。</p>
木匠嘴里大声喊道:</p>
今日天睛来上梁</p>
主东修的好华堂</p>
华堂修在龙口上</p>
大家齐心来上梁</p>
上一步一品当朝</p>
上二步双凤朝阳</p>
上三步三元及弟</p>
、、、、、、</p>
房梁架好后木匠骑在房梁上边念“赞词”边“拴筷子”系红绳。</p>
手拿主家一片绫</p>
一丈三尺还有零</p>
左拴三下增富贵</p>
右拴三下点翰林</p>
主家人财两兴旺</p>
荣华富贵满门庭</p>
、、、、、、</p>
最后鞭炮齐鸣仪式就暂告一段落了!</p>
上梁仪式大致就是这样的,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可能多少会有些区别。</p>
这边宴席已经都准备好了,随着主家一声喊:起菜喽、、、、、、!</p>
很壮杨桃老球子以及那些来帮忙的老娘们走马灯似的开始上菜。</p>
道喜祝贺的人们也相互谦让着入座。</p>
在开席前“主家”自然要讲几句。</p>
吴老二站起身举着酒杯“春风得意”,清了清嗓子刚要讲话。</p>
就在这时,大门外传来了汽车喇叭声,众人同时扭回身查看,就见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停在了大门口。</p>
村里出现轿车是很稀罕的,那个年代自行车也不是家家都有。</p>
吴老二眼睛一亮,放下酒杯小跑着就迎了出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