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听说杨善也过来了,不禁疑惑。</p>
按理说,皇帝娶媳妇这事和都察院完全没关系,孙太后找他干什么。</p>
不过微微一愣,胡濙也就恢复了平静,起身对孙太后道:“既然杨大人来了,那老臣就先告退了。”</p>
孙太后道:“胡尚书辛苦了。”</p>
胡濙躬身答道:“为朝廷效力乃是人臣本分。”</p>
孙太后微笑点头,吩咐随身侍女送胡濙出去。</p>
出门之时正碰到杨善等在门外,见到胡濙过来,连忙过去行礼。</p>
胡濙点点头,对杨善道:“思敬啊,太后招你前来有何要事啊?”</p>
杨善躬身答道:“下官不知。”</p>
胡濙看着他,淡淡道:“思敬,你作为右都御史,要秉承公平,心怀天下啊。”</p>
杨善听得糊涂,不过还是答道:“多谢老大人教诲。”</p>
胡濙又点点头,再没有说什么,颤巍巍地离开了。</p>
杨善稀里糊涂地进了太后的宫中,又稀里糊涂地被赐座坐好,看着孙太后一脸笑容,心中很是疑惑。</p>
找自己来到底要干嘛呢?</p>
只听孙太后道:“杨大人,哀家听说了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心中很是高兴。”</p>
杨善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今天早上在早朝出头的奖赏啊。</p>
杨善赶紧谢恩:“多谢太后,微臣只是尽职而已,谈不上什么表现。”</p>
孙太后知道这是文人的谦虚,也是淡淡一笑,继续道:“现如今朝廷这个样子,能有人尽职已属难得了。”</p>
杨善答道:“太后过誉了,王尚书和胡尚书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百官都是尽职尽责的。”</p>
孙太后听到王直,心中就想起了朱祁钰,语气低沉下来,问道:“杨大人认为郕王摄政到现在,是否合适啊?”</p>
杨善也是老奸巨猾,口头上肯定不会轻易露什么风声,于是回答道:“郕王殿下为人谦逊,胸襟宽广,摄政至今,并无什么不妥之处。”</p>
孙太后又问道:“那杨大人也认为,今日早朝上郕王颁布的那两道谕令也没什么不妥了?”</p>
杨善听了大惊,想了想答道:“从边防上看,郕王谕令边关诸将谨守城池,勿中也先奸计,并没有什么不妥。”</p>
孙太后道:“那你早上提的问题是?”</p>
杨善回想了一下,自己早上提出的问题,再结合孙太后平日里的表现,心中有了计较,便答道:“太后问的是陛下真旨的事情吧?”</p>
孙太后点点头。</p>
杨善继续道:“其实这件事也是微臣担心的,虽然边关可以闭门不出,确保江山不变,社稷无缺,但是也堵死了陛下的消息。”</p>
“从陛下北狩开始,绝大多数消息都是陛下主动传出来的。”</p>
“想来陛下是英主,身居敌巢却心系大明江山社稷,想方设法传出消息。”</p>
“郕王殿下此举,虽然是老成谋国之策,却也切断了陛下传递消息的渠道。”</p>
“臣,真是左右为难啊。”</p>
孙太后赞许道:“杨大人确是忠心于陛下啊。”</p>
旋即问道:“杨大人是否有法子解决此事?”</p>
杨善摇摇头,答道:“臣愚钝,还未想出办法。”</p>
孙太后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如果郕王不再监国呢?”</p>
杨善大惊失色,抬头看着孙太后,张大嘴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p>
孙太后看着他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道:“杨大人能否为哀家分忧?”</p>
杨善慢慢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不过仍是没有回答。</p>
孙太后也不逼他,只是一直盯着他看,眼神坚定。</p>
半晌,杨善苦笑道:“臣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吧?”</p>
孙太后嗤笑道:“杨大人难道不想么?”</p>
杨善翻身跪倒,叩头答道:“臣,愿为太后分忧。”</p>
孙太后脸上缓缓露出笑容,赞许道:“杨大人忠贞不二,哀家不会忘记的。”</p>
“快起来吧。”</p>
随后,二人便开始商议如何拿下朱祁钰的摄政之位。</p>
这事孙太后没什么好主意。</p>
杨善已经入坑,也就放开了,全心全意给孙太后出了个主意。</p>
这个主意其实是朱祁钰自己给自己挖的坑。</p>
就在昨天,于谦去见了石亨一趟,告诉了他这次出击不设监军的事,然后消息就被大嘴巴的谭裕传开了。</p>
没过多久,京师中的兵将们,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