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允厚二人闻言也颇为感慨。</p>
他看向朱由校,不由想起了之前百姓诚心拜伏山呼万岁的感人场景,眼中又多出了一丝亮光。</p>
“天灾故非人力能阻,但我大明如今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出世,臣相信大明百姓的生活定然能尽早恢复如常,安定富足!”</p>
“臣附议,陛下圣明,大明中兴有望!”吴淳夫闻言不甘落后。</p>
此话虽有拍龙屁之嫌,但是却也是发自肺腑。</p>
他认为当今陛下对工部的重视胜过以往历代皇帝。</p>
看看这火牛的改进,迫击炮的发明,还有那什么左轮手枪等等,无一不是陛下亲手参与促成的。</p>
这使得原本在六部中一直处于垫底的工部,地位一下就抬升了起来。</p>
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工部在陛下的带领下,还会发明出很多足以改变这个时代的东西。</p>
此刻,他看向朱由校的眼神,不再是以前纯粹的敬畏,而是深深的崇拜。</p>
“对!朕说过要让我大明五年之内乡野无遗才,学堂遍天下,律令少失疏,旱涝能保收,百姓安居乐业,大明兴盛如初!”</p>
说着,朱由校满含期望地拍了拍二位老臣。</p>
“大明中兴,道阻且长,朕还要仰仗两位爱卿和天下臣工同心戮力,尽忠职守,方能功成啊!”</p>
二人肃然下拜:“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厚望!”</p>
“都起来吧,咱们先说说眼下的情况。”</p>
</p>
“朕以为既然要以工代赈,灾民必要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干活,所以自今日起施粥两餐改为三餐,郭爱卿以为如何?”</p>
现在灾民从四处而来,不仅是北门的安置点,南门那边灾民更多。</p>
郭允厚迟疑了一下,每天多一餐,那又要多消耗不少粮食。</p>
但很快拱手道:“陛下言之有理,臣这便吩咐下去。”</p>
“甚好。”</p>
“吴爱卿这边呢,进展如何?”</p>
“回陛下,臣已经派人勘察河道情况,明天开始就可以让民工着手开挖沟渠,疏浚水利了。”</p>
“另外,城外水井位置已经堪舆完毕,火牛正在路上,相信今天第一口井就能够出水了。”</p>
朱由校大喜:“很好!做得不错!”</p>
吴淳夫略有为难:“只是”</p>
“有何难处,一并说来,朕与你一发解决了。”</p>
“回陛下,臣自收到陛下圣旨后便匆匆赶来大同,并不曾想要在这边主持河渠水利事宜。”</p>
“因此所带人手不足,工程恐怕会进展缓慢。”</p>
“这有何难!水利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正好山西省部官员也都来了大同,朕即刻下旨,所有大同官员,无论官职大小皆由你随意调遣。”</p>
“若有吏员表现优秀者,朕可御笔亲赐提拔为官。”</p>
吴淳夫听罢大喜,继而又有些意外。</p>
“老臣多谢陛下体谅!只是这改吏为官,有违祖制,似有不妥吧?”</p>
朱由校微笑看向郭允厚。</p>
“此事,朕已与郭爱卿商议过了,你无需多虑!”</p>
“秉笔官何在?”</p>
朱由校大喝一声,魏忠贤第一时间闪了出来。</p>
“老奴在!”</p>
“拟旨。”</p>
“是!”</p>
空白圣旨铺开,魏忠贤握笔在手,洗耳恭听。</p>
朱由校朗声下旨:</p>
“方今天下浩荡,群贼风起,朝廷与地方官府官员空缺严重,此诚不利于江山社稷。朕深忧大明治理之急患,今特推行‘改吏为官’之制”</p>
“旨毕,即刻发赴京都,着请内阁商议详细推行细则。”</p>
</p>
喜欢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请大家收藏:()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