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伟停好车,紧跟在周梓方身后走进天马生产队大食堂。所有食客都侧过头,向周梓方行注目礼。 周梓方满面笑容,谁也不看,不时朝空气颌首致意。 钱晓伟微笑着环顾四周,尽情享受和收集那些仰望的目光。正如有的人偶尔坐了一回朋友的豪车,下车后总要四处张望,恨不得跟全世界的人一一打个招呼。 到了预定的包厢,易总正站在门边迎候。看样子,他进来后就一直没有落座。 “干爹,这位就是酉水酒业有限公司的易董事长。”钱晓伟介绍易总时,没有看周梓方的脸,而是盯着他粗壮的颈根,好像承上启下的那根脖子,才是自己的干爹。 周梓方显然没有做好当干爹的准备,足足愣了几秒,才将右手交到易总早就抬起的双手中。 “周市长,久仰您的英名,今天我荣幸万分啊!” 易总将周梓方的手甩得像一根鼓槌。 周梓方抽回手,又迟疑了一下,这才和颜悦色道:“易董事长,欢迎你,也感谢你啊,为江南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易总致歉:“周市长,没有出去接您,我心里过意不去啊。” 周梓方说:“是我交代了晓伟,吃顿饭,不必搞得大张旗鼓嘛。” 钱晓伟和易总刚恭请周梓方坐下,餐馆的老板敲门进来了,从门口起就伸着双手,直奔周梓方而来,欢呼着:“周市长,热烈欢迎您到我们这个小店吃饭。” 周梓方的手只好又做了一回鼓槌,他乐呵呵的,问道:“你是老板吧,贵姓啊?” 老板说:“不敢当,不敢当,混口饭吃,我小姓蒋。” “外面都坐满了,生意不错嘛,好啊,好。这个,名字也很朴实,生产队大食堂。” 周梓方连连赞许。 “托周市长的福,生意马马虎虎,还过得去。” 蒋老板喜上眉梢。 周梓方说:“看了你门口那块牌子,忆苦思甜餐,蒋老板蛮有想法嘛。” 市长刚夸了两句,蒋老板就激动起来,快言快语:“现在这个人啊,真是看不懂,颠倒颠了,以前喂人的呢,如今喂猪了,以前喂猪的呢,如今喂人了。” 周梓方收敛了一些笑容,将手叉在大肚子上。 蒋老板自知失言,哈着腰,嘿嘿笑着,嘴巴还是没有消停:“周市长,您能不能给我们题几个墨宝?” 钱晓伟咬着牙关,费了好大的劲才忍住笑。 周梓方笑道:“对不起哦,我没有练过毛笔字。” “周市长,那我能跟您合个影吗?相机都准备好了。”蒋老板说着,从裤口袋里抠出了数码相机。 “呵呵,好吧。”周梓方指着墙上蒋老板跟本土明星们的合影,道,“蒋老板,这个,我们还是要约法三章哦,我是一个公务员,公务员是不能参与商业推广活动的,请你理解,好不好?” “这个我懂,这个我懂。您放心,不会挂出来的,我要留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去。”蒋老板脸上乐开了花,连连点头。他转过脸来,将相机递给钱晓伟,“这位领导,能不能辛苦您一下?” 钱晓伟接过相机,蒋老板马上站到周梓方身后,只听见“咔嚓”两声响。 “谢谢周市长,谢谢两位领导。” 蒋老板收起相机,哈了几下腰。 一直谢到了门口,蒋老板又折回来,给三位递上名片,说:“周市长,两位领导,见笑了,见笑了。” 钱晓伟说:“蒋老板,还没点菜哩。” “不好意思,怠慢了周市长和两位领导,我们这里是客人自己到厨房点菜,什么合适点什么。要不这位领导,您请?” 蒋老板弓着腰,做了一个手势。 “易董事长,你陪周市长先聊一聊,我点菜去了。” 钱晓伟起身,朝易总使了个眼色。 来到厨房点好菜,他又在外面转了一圈,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回到包厢。看到周梓方满面春风,他也就放下心来。 钱晓伟没话找话:“这个蒋老板,蛮会来事哩。” 周梓方说:“做企业嘛,就是要会来事,当然不能乱来。你像创意啊,创新啊,多来点这样的事,企业和品牌才会充满活力,产品才会更有竞争力。易董事长就有很多好思路好想法,也是一个会来事的企业家嘛。” 易总忙应和:“周市长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日啊,谢谢您的鼓励,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相信酉水大曲,能打造成一个畅销全国的大品牌,啊。”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木桶蒸饭,周梓方兴致盎然,“哟,这个红薯丝饭,蛮地道嘛,地道的东西都不会掺杂使假,才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易总再次如拨云见日,朝红薯丝饭不住点头表达敬意。 吃过饭,钱晓伟送周梓方回家。周梓方除了接电话,一句话也不说,双手叉在大肚子上,就像捧着满腹红薯丝。 钱晓伟搜肠刮肚,也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话,似乎说什么,都会挑动周梓方某根敏感的神经。 车上越沉闷,他的心跳得越快,脸仿佛正贴在热锅上。他宁愿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闷,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将周梓方送到家。 也许明天,万事缠身的市长就会遗忘某些细枝末节,恰似倒掉一杯隔夜茶。 进入主城区,车子穿行在灯红酒绿中,钱晓伟只感觉总也走不出迎面扑来的光怪陆离。 他突然觉得,这个跟平常没有两样的夜晚,还有习以为常的夜色,竟然如此荒诞不经。 左弯右拐开了半个多小时,离周梓方的家还有十多个路口。 他。 钱晓伟跟着大家说“合作愉快”,其实心里一点都不愉快。 又扯了几句没用的,双方再次热烈握手,亲切话别。 “你同学不是讲,广告费现金部分就有上千万吗?”客客气气将易总打发走,钱晓伟绷紧脸盯着江琳发问,一点都不客气。 江琳说:“她是这么讲的。” “签个500万,还要给100万的酒。又不是踢球,还排出了433的阵形哩。抠抠缩缩的,做好事。” “人家可能有人家的难处,500万全付现,已经不错了。” 钱晓伟鼻子里哼了一声:“一个一个都是精怪,不见兔子不撒鹰。” 江南日报很久没有这样众乐乐了。不是涨工资,也不是发福利,而是因为钱晓伟的一篇人物专访。 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不是因为专访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专访的标题:《哼小曲做大曲的人——酉水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冬暖用快乐酿酒》。 人们之所以争相传颂,不是因为标题有多出彩,而是因为标题中那个斯文扫地的名字:易冬暖。 这三个字,在江南语境中,特指男人私处。难怪江琳羞于说出口。难怪易董事长总是把它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