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二月中旬。</p>
寒衣学堂筹备完毕,面向南平府的穷困人家招生。</p>
李昌盛以自己举人的身份,向府文院申请学堂资格,很快就获得了批准。</p>
寒衣社开设的学堂一年三届,一届的学期是三个月左右。</p>
学费十分便宜,一个学生只需要五两银子,初定三十个学生一个班。</p>
每天的课程仅有半天,不是在上午,就是安排在下午。</p>
因为是穷人家庭的孩子,所以不可能像权贵家的孩子一样,每天都会有许多的学习时间。</p>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放牛放羊等等。</p>
穷人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去做很多的事情。</p>
也有一些家庭的孩子虽然渴望上学,奈何家里条件实在太差,寒衣社的众学子就会自掏腰包,帮他们垫付学费。</p>
不管家境多么贫穷的孩子,只要愿意上学,寒衣社就会尽力给予帮助。</p>
这就是寒衣社开设学堂的初衷,希望穷人家里的孩子也能够有书读。</p>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仅仅是数日之间,便有二十多户家庭报名。</p>
二月廿日。</p>
寒衣学堂正式开课。</p>
学堂上主要教的是《论语》,和一些简单的诗词。</p>
《论语》为儒家经典,必修课程,没有之一。</p>
杜宁初次担任学堂上的先生,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他还花了许多时间备课。</p>
如今站在寒衣社的学堂教室,面对一群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孩童,杜宁情不自禁地感到紧张。</p>
深深呼吸一口气后,杜宁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来到了教室里面。</p>
“见过先生。”</p>
许多孩童自觉站起来,向杜宁拱手作揖,十分恭敬。</p>
其他人孩童见状,也都跟着向杜宁行礼,并口称“先生好。”</p>
略显尴尬的气氛,顿时被化解了。</p>
杜宁惊讶的看向那几个孩子,心想这肯定是父母的家教,正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经济条件,所以父母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遵守礼数。</p>
“各位同学,请坐。”</p>
杜宁对孩子们笑道:“初次见面,我叫杜宁,是南平府寒衣社的学子,跟你们一样都是穷人出身,所以大家不必拘谨,更不要紧张。”</p>
“原来您就是杜宁,玉林县的金榜案首,我爹说您是寒门中百年来难得出来的一位贵子,我爹嘱咐我一定要向您好好学习,将来肯定能向您一样考中案首。”一个七岁大的男孩很是激动的说。</p>
“哪里哪里,你爹过奖了。”杜宁哈哈一笑。</p>
又有一个九岁大的小胖子说道:“俺娘也告诉俺说,杜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就算是面对以前府文院的院君,您也敢当面和他叫板,是当之无愧的寒门楷模。”</p>
“不敢当,我和你们一样,都只是喜欢学习的读书人而已。”</p>
杜宁心想一定是寒衣社的同窗打得广告,竟然让这些孩子如此夸耀自己,一点也不谦虚,未免太过于……太过于诚实了。</p>
“今天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真的吗?好厉害!”</p>
杜宁表情一愣,这就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论语》是读书人的必修课程,所以孩子们听多了也就会背了?</p>
“咳咳,大家安静。”</p>
杜宁突然严肃起来,问大家:“你们都很聪明,居然可以背诵部分文章,朗朗上口,可其中的道理你们真的懂吗?”</p>
“这……”</p>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多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p>
背是会背了,可对于其中的意思却一知半解。</p>
“同学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这一堂课,我们先来学习……”</p>
教室之外。</p>
李昌盛与寒衣社的读书人在旁听。</p>
“杜公子居然这么快就跟孩子们打在一块了。”</p>
“孩子们懂事好学,不容易啊!”</p>
“这帮小子聪明绝顶,将来必成大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