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泰磊做商业间谍盗取情报的记录,这家伙记录的非常详细,到了后来甚至于让我有点厌烦起来。看的出来,他们这些人包括李恒在内,都是胃口很大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给行会组织获取互联网行业的高精尖情报,从而能使他们从组织里面取巨额报酬;另一方面却又背着组织和上峰做着自己的私帮生意,而且获利也相当可观。</p>
让我欣喜的是,笔记本上还写有另外十二个人的名字和联络方式。尽管我已经在李振宇递交给我的调查资料上见过,但是却没有杜泰磊写的如此清楚。他甚至于把这些人窃取过的情报和报酬都列举了出来,看样子他们这十三个人的小团体相互之间联系很紧密,真正做到了互通有无。</p>
我重重地冷笑了一声,暗说这小子处心积虑记录这些,只怕也是有要自保的想法在内,却没成想会有一天成为我勒索他们的把柄!看来凡事都得小心,千万不能留下文字证据。有句话怎么说的,正经人谁写日记啊!</p>
我就这样一页一页地翻看这些交易记录,就在我眼皮要合上的时候,最后几页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其说这最后的几页是记录,倒还不如说是随手写下的随笔。这些笔迹看上去极其潦草,书写也很不规范,满篇都是随心所欲的痕迹。这和前面的书写格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仿佛是写的人当时是边写边思考。</p>
我把台灯拧到最亮,然后取下隐形眼镜换上了框架眼镜,通常只有在遇到我认为最重要的情报时才会这样做。我把杜泰磊笔记本这最后的几页摊开,接着从桌子抽屉里拿出笔和纸,开始临摹笔记本上的随笔,同时在脑子里反复设想当时的情景。这一招叫做diy,也称之为现场重现,为的就是把自己带进当事人当时身处的环境,来个设身处地。</p>
很快我面前的纸上就写满了文字,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杜泰磊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明显处于极其焦虑的状态,不断出现问号和感叹号。到了最后,我甚至于可以看到一连串的问号。当我的眼睛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一个问句出现在我的眼前,也让我浑身的寒毛都直竖了起来。</p>
“在gd真的只有我们十三个人和李总吗?我怎么觉得还有一双眼睛在背后监视我们?我有种预感,这个人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可能就潜伏在内部咨询部。”</p>
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整间房子静悄悄的就我一个人。内部咨询部竟然可能有行会组织的卧底,这是我绝对不愿意也不敢相信的事实。但是眼前这些文字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刺激着我,让我又不得不相信。</p>
喜欢谍战之特殊较量请大家收藏:(20)谍战之特殊较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