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和万历两朝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王朝最令人意难平的时代。 两朝都因为贤明的太后一度兴盛,但也都因为皇帝的亲政而断送了大好的发展势头。 最为令人遗憾的则莫过于两位太后,一位走的太早断送了大明国运;而另一位又因为走的太晚,将大明最后的中兴之机断送。 诚孝张皇后的过早薨逝,使得能力平庸的‘大战神朱祁镇’过早亲政,导致王振有机会在瓦剌入侵之前掌握大权。 孝定李太后却因活的太久,将本应该有希望能成为‘千古一帝’的万历皇帝,压制了一生。 正统和万历,同样面临着文官集团的欺凌,两个都同样选择了奋起反击。 正统的结局自然是一败涂地,即便是起复之后也只能说勉强维持局面。 万历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以赵志皋任首辅为标志,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以李如松平定宁夏之乱开始,已经将万历皇帝的宏图大志展现的淋漓尽致。 万历皇帝的所有政策和目标,都奔着同一个目标而去,那就是长治久安。 宁夏之战是如此,播州之战同样如此,而朝鲜之战也同样是如此。 很少有人知道,在日本、湛若水等杰出代表。 而王阳明的出现,更是将这种思潮集而大成从而创造出彻底解放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我心即是宇宙”,释义:那你皇帝算哪门子天子,我自己也是天啊; “宇宙便是我心”,释义:这天下不是你皇帝的天下,我也有份,我愿意尊谁就尊谁,实在不行我自己来也行; “心即理”,释义:“君臣父子”无从谈起,我自己做主,过好自己的生活,天下!爱谁谁! “致良知”,释义:结合“心即理”的说法,良知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要我打仗流血为了你,没门儿; “知行合一”,释义:我知道是以上的那些道理了,那么我就该逃避逃避,该投降投降,一切以自我、自由为主,也就是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从以上五点,全部都是针对大明立国根基发起的灵魂暴击。 ‘阳明心学’说穿了其实就是提倡个体主义,当大量的官员都在崇尚个体主义的时候,国家崩溃只在旦夕? 后世的某个漂亮国就完美的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的江南仕林,如何能甘愿被皇权压制?因此反击也就成为必然。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志皋被攻讦,李如松战死,万历皇帝数十年的谋划被彻底摧毁。 所以说‘阳明心学’是大明掘墓人,并非没有道理。 而侯平手中的三封信,就正好就是江南仕林反攻皇权的开端。 它们说明了有人在暗中串联,企图再人为制造一场“土木堡之战”,以此来压制皇权。 陈愚衷也是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的强大,才会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为后世子孙留下财富。 侯平拿着信,就像拿着烫手的山芋,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这些信的威力,其实丝毫不亚于红封使徒名册。 深叹一口气,他还是做了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心学虽好,但于大明目前的国情并无助益,用或不用到底如何抉择,还是交给朱由校自己去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