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衙门值司所在,其实距离太子府并不太远。</p>
紧邻一座皇家园林之外,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深院墙,围起来一大片重重院落。</p>
可巍峨大门外,层层台阶拾级而上,左右整整齐齐并列着的那一座座威武石狮,以及大铜门上方那一块雕刻着雄浑“吏部”二字的朱红色大匾,却更让这里显得无比庄重肃穆。</p>
而作为掌管着整个大康文官任免、升降、调动以及勋封的值司部衙,虽然自从景隆皇帝登基以来,机构与人员便削减了不少,可这依然并不影响,其乃是六部之中最有实权的部门。</p>
当然最有油水的肥差部门,还得是户部。</p>
总体来说,下设吏部司、考功司、司封司与司勋司等好几个分工不同的机构,由正三品尚书统领。</p>
至于官员建制,尚书之下,便是正四品的左右侍郎,以及几个郎中与员外郎。</p>
而除此之外,便是各司机构的主事与令史大人,以及大大小小近三百名属官吏员。</p>
转眼已是二月二十五。</p>
临近晚春时节,万物复苏气温已骤然升高不少,特别遇上艳阳高照的日子,一到中午还颇有些燥热。</p>
典正堂大致坐落于整个吏部衙门的中央位置,其并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机构衙门,却算得上整个吏部日常运转最核心所在。</p>
尽管诸如左右侍郎这般核心官员,甚至包括郎中员外郎以及各值司机构主事大人,都有配备有自己独立的一间值房……</p>
可大多数时候,却都会聚集在这里当值办公,以便于各值司机构之间,更好地协调配合互通有无,包括各种政务文书的归纳汇总。</p>
这才大清早辰时刚到,可这典正堂偌大的值房内,却已是热闹非凡。</p>
一张张堆放着各类政务文书的桌案间,二十多个身着各色官服的官员们,并没有忙着翻阅处理各类政务。</p>
相反,却是乌泱泱汇聚在一起,正七嘴八舌议论个不停。</p>
一个个神色各异,说不出的古怪。</p>
“咦,诸位同僚,你们都听说了吗?如今太子府,可是出大事了……”其中一个着蓝色官服白面无须的壮年官员,扬着脑袋扯着大嗓门嚷嚷。</p>
“那姓王的小儿,以下犯上行那悖逆之事,将太子师庄先生逼迫得狼狈辞官隐退,闹得满朝震动沸沸扬扬之后,紧跟着……”</p>
没想到,一个身材精瘦的中年官员却一下子站了出来,几分不屑,“京城朝廷,说小不小,可说大也不大……”</p>
“这事,谁或多或少没听说过一些?”</p>
“本官可是打听清楚了,就在前天,太子府突然毫无征兆,颁布了新的政令!”</p>
“说是什么,不但暂时不再设立太子师一职,甚至就连左右两坊、太子十率这些下属衙门,都将重新改制。”</p>
“不仅如此,那诏令还说了,太子府从上到下所有属官,接下来都必须分批次,前往各地州府各个领域最底层的地方历练一番。”</p>
“还提出了个口号,叫什么‘深入基层,改良思想’。”</p>
“具体本官倒也不太懂,可说到底,好像就是要求那些属官们,都必须分批次地,离开京城前往各地州府民间……”</p>
“一乡一里,甚至一村,去与那些山野农夫打交道,去学习他们犁地挖田打理庄稼的本事,甚至去帮助他们提高收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