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远处的山峦,斯特劳斯觉得空气中的寒冷都少了几分,他的部队现在的位置已经相当靠近精灵帝国的边境,所以气温也相对来说高了一些。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多少顺畅了一些,比前些天要舒服许多。他从小在温带长大,虽然体验过冬天,可确实不如北方的矮人那么耐寒。 第3集团军在横扫了南部平原之后,一部分跨过了波特河,一部分还停留在波特河以西。整个集团军绵延上百公里,实际上处于一种非常分散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显然是不能向南进攻的,所以事实上唐军最近也没有立即南下的作战打算。 所有的部队按照命令都需要原地修整,调动也都是相对来说缓慢的状态,唐军希望在冬季结束之前,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更多的弹药需要补充,伤亡的士兵需要治疗后送,新兵需要适应和继续训练……总之,有许多工作要做。 以斯特劳斯的第3集团军举例,第3装甲军的最精锐部队第3装甲师下辖330辆96主战坦克,现如今还在前线参与战斗的,连一半都没剩下。 战场上被击毁的其实也就不到三十辆,其他的坦克都是因为各种故障被丢在身后等待维修的状态。有些坦克是发动机故障,有些坦克是履带断裂损坏,还有一些跑掉了轮子…… 除此之外,热成像仪损坏、车载计算机通信系统问题、车内子系统故障等等,也让部分坦克无法继续参加作战行动。 哪怕是先进的武器装备,实际上也不是永动机。它们也需要维护和修理,唐军这一路上跑坏了的车辆和坦克,加起来都足够再武装一个集团军了。 这也就是唐军一直保持着攻势作战,如果他们如同二战后期的德三一样在不停的撤退,那么唐军自己丢弃的武器装备就足够他们自己心疼一阵子的了。 现代武器系统的复杂程度,让它们一旦出现了故障,对后勤保障的依赖程度更高。所以唐军要回收那些被遗弃在身后的瘫痪装备,重新让它们恢复战斗力。 一辆汽车如果一口气跑几千公里,肯定是要大修保养的,一个唐军的标准主力师内下辖各种型号的汽车超过千辆,这些汽车都保养一次,那也是个吓人的大工程了。 更何况战场情况更加复杂,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下,零件更容易损坏,更换也更加频繁,军车需要保养维修的里程只可能比民用汽车更短。 许多人都对战争时期征用民用汽车的事情津津乐道,以为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应急办法。可事实上那些被征用的民用汽车很快就会瘫痪在道路上,都只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而已。 这些被临时征用的民用型汽车无法越野,通过性极差,很容易就出现故障,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军方是不会强行征用大量的民用汽车的。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穷疯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对抗大唐帝国的南下压力,杨木帝国的精灵们开始征用大量民用汽车的原因。 大唐帝国自然是没有这个心思去征用什么民用汽车的,事实上大唐帝国淘汰下来的大量军用汽车,在许多地方直接就丢给民间拿去废物利用了。这个年代军事装备淘汰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大唐帝国自身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后勤补给的杂乱现象。 一些部队装备了最新设计生产的猛士吉普车,这种外形高大威猛的汽车还分为六轮型和四轮型,动力强劲设计先进,深受部队官兵喜爱。 相比较起来,过去大量装备部队的越野吉普车就显得过于老旧不合时宜了。但是……这玩意儿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在几年前还是好东西,许多部队都抢着要。 更古早的吉普车大唐帝国已经在逐渐淘汰了,可这玩意儿在民间还有其他国家,那也是很受欢迎的。 这种情况出现在装备频繁更替的大唐帝队身上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只是后勤部队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多少会带点儿情绪罢了。 正在铁炉堡作战的赢安指挥的第11集团军还装备着过去的旧吉普车,横扫南部平原的唐军主力第3集团军就已经大量装备猛士吉普了,这就是唐军的现状。 唐军的许多部队士兵穿的还和九十年代华夏兔子差不多,主力部队看着已经很有两千年以后鹰酱的风范了,这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 「看样子这个冬天也就这样了,让部队好好休息休息吧,估计很快其他的部队就会靠过来,我们还要把一些位置让出来给他们。」斯特劳斯走到了自己的指挥车旁边,选了一个相对背风的角度,对跟过来的参谋长说道。 「萧云将军正在对精灵纵深地区实施战略轰炸,泰格元帅建议我们暂时不要去招惹南面的精灵。先把脚跟站稳了再说。」参谋长听斯特劳斯没有继续冒险南下的意思,点了点头赞同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显:敌人正在被攻击,肯定没有北上反击的疯狂计划,泰格元帅也不允许部队继续南下…… 斯特劳斯点了点头,紧接着笑了起来:「我虽然很愿意速战速决,可我也没疯狂到拿士兵们的生命去送死的地步。至少在春节之前,我都不会让部队再继续向南推进了。」 熟悉斯特劳斯和波顿两名将领的人都知道,他们都喜欢打运动战,充分发挥部队在机动性方面的优势,拉扯敌人寻求战机一举奠定胜局。 稳扎稳打不是他们的风格,但是他们也不是不顾全大局的将领,那种把前线司令部的命令丢在一边然后我行我素的行为,在大唐帝国内部并不被人推崇。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风格,大唐帝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依靠的是一套成熟的培养军事和管理人才的体系。这套体系高效稳定,但是也并非没有缺陷。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