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多钟过后。</p>
随着午门两侧的左右掖门与左右阙门轰然打开,就只见得一队队的锦衣卫校尉与当值大将军等仪仗队伍,排列整齐的从左右阙门走了出来。</p>
紧接着,沉闷的钟声从午门城楼之上传出,这是群臣进宫上朝的信号。</p>
刘博源深深的长吸了一口气,而后又稍稍整了整身上的四爪龙袍,随即便踏着坚定的步子,向着皇宫之内走去。</p>
见得榆林郡王率先走进皇宫,站在不远处的一众文武百官丝毫不敢耽搁,也都连忙紧跟着进入皇宫。</p>
不过在那一众文武百官之中,明显分成了几个阶梯层次。</p>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一众内阁大臣,当中有都察院都御史李邦华、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李侍问、礼部尚书倪元璐、刑部尚书刘泽深、工部尚书苑景文、兵部右侍郎张伯鲸等人。</p>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众大明世袭勋贵,也都走在最前。</p>
走在队伍中间的,则是一众内阁大臣们的门生弟子,皆是三卿六部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官员。</p>
虽然也有一些官员的品级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老师厉害就行,在朝堂之上还是有着些许的地位。</p>
而走在队伍最后的,都是一些品级不是很高,或者品级虽高、但却没有靠山的官员。</p>
从这几个阶梯层次之中足以看出,官场之上还是要讲资源的,光凭个人能力与操守是坐不上高位的。</p>
</p>
在跨过了金水桥后,刘博源来到了奉天门丹陛之前。</p>
此时文官列左,武官列右,静待着崇祯皇帝的召令。</p>
刘博源静静的站在百官最前列,尽管没有说出任何话语,但是现场的气氛依旧显得凝重。</p>
一众文武百官们根本不敢抬头直视,只是偷偷瞄向刘博源,暗中观察着刘博源的举止行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