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p>
早上辰时一刻。(早上7点15分)</p>
蓟州镇,抚宁城外。</p>
一片密密麻麻的明军营帐。</p>
此时的中军大帐内,传出了一道军令。</p>
“立即传令下去,大军拔营起寨,争取在今天傍晚之前到达山海关。”</p>
随着军令传达了下去,整个明军大营很快变得嘈杂一片,各种高吼声、喝令声、怒骂声等声音接连不断的响起。</p>
无数的明军将士们在上官的指挥下,收拾着营内的各种物资,打包放在马车或战马上。</p>
足足花费了半个多时辰后,明军将士们才收拾完了营内的各种物资,随即便拔营起寨,向着辽东方向而去。</p>
这支明军部队的兵马人数,足有六万之多。</p>
当中,有京营新军两万人,京营老军也有两万人,另外还有京畿各府的卫所兵与战兵,共同组成了这支足有六万兵马的援辽军队。</p>
统率这支明军部队的官员,是保定总督杨文岳,司礼监掌印高起潜也被任命为监军。</p>
杨文岳是在三月九日之时,收到了朝廷旨意,要求他立即前往京师受命,统率援辽大军增援辽东。</p>
朝廷召集六万兵马汇聚京师,足足耗费了近七天时间。</p>
而从京师启程行至抚宁城,两者相距不过四百多里,六万大军却是耗费了八天时间。</p>
在这如此紧急的军情之下,杨文岳竟是丝毫没有感到着急,仍是在官道上缓慢的行军。</p>
其实,也并不是杨文岳不想加快速度行军,而是麾下的明军兵马根本做不到这一点。</p>
作为一支由各方明军组成的援辽军队,战斗力自然是各有相差。</p>
其中,当属京畿各府的卫所兵与京营老军,是战斗力最差的部分。</p>
从行军中就能体现出,只要每日行军超过三十里左右,卫所军与京营老军就叫苦不迭,不愿再继续往前。</p>
卫所军战斗力差,行军速度缓慢,那是情有可原的。</p>
因为卫所军经常拖欠粮饷,导致军士们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很少有红光满面的军士。</p>
这也就使得卫所军的身体素质,根本承受不住每日的高强度行军,叫苦不迭也是无奈。</p>
可是,作为皇帝御林军的京营老军,在粮饷方面向来很少拖欠,吃饱喝足也是足够的。</p>
从身体素质上来说,也是强于卫所军的。</p>
然而,由于京营老军的内部腐败,导致战斗力下降的十分厉害。</p>
号称十万兵马的京营老军,兵力最多也就七八万人左右,当中又有一半的兵力皆是老弱病残。</p>
如此不堪大用的京营老军,自然也是与卫所军相差无二。</p>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高起潜作为统率着两万京营新军与两万京营老军的直接上司,杨文岳又岂敢催促行军。</p>
其实杨文岳也是看的明白,高起潜是在故意拖延行军速度,不愿率军前往辽东增援。</p>
连英都伯都败在了清军的手中,他高起潜有着几斤几两,还是非常明白的。</p>
出关与清军交战,恐怕就是前去送死的节奏,高起潜自然是要想着办法拖延时间。</p>
只要辽东明军皆败,清军占据了整个辽东,那高起潜就可以找个借口上奏朝廷,不必再率军增援辽东。</p>
这不仅能逃过一劫,又能避免与清军交战,当然是最好的选择。</p>
因此,这才使得这支六万援辽大军,行军速度很是缓慢。</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