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一直认为,攘外必先安内。</p>
清军虽然几次寇关劫掠,但都是疥癣之疾。</p>
而祸乱大明的流贼,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p>
只有先剿灭了流贼,使得大明再无内乱,之后再整顿军备,讨伐建虏,以报萨尔浒惨败之仇。</p>
而杨嗣昌的这个观点,也正好应和贪生怕死的高起潜。</p>
面对不可一世的清军,高起潜可谓是怕死到了极点,几乎是闻听清军到了就立马逃跑的地步。</p>
因此,高起潜才会使出各种手段,阻止卢象升与清军决战。</p>
就在众人唉声叹气之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p>
“诸位,既然我军粮草已是不继,为何不向通州的清军借一借粮草啊!”刘博源起身站起,面色平静的看向众人。</p>
“向清军借粮草?”王朴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向刘博源。</p>
众人也是一脸困惑,不明白刘博源为何会这么说。</p>
“督臣,昨日我军夜不收来报,目前在通州的清军,只有三万人而已,而我军却已有近四万人,何惧那通州的清军。”</p>
“而且下官也收到一个重要的消息,清军大部都驻守在通州,他们将劫掠来的粮草物资,全部囤积在通州城外的高家庄、杨村等地,两者相距近十里。”</p>
“只要我们趁通州的清军反应不及,快速击溃守粮的清军,那就能获得大量粮草。”</p>
刘博源将夜不收查探到的消息,告知了众人。</p>
众人听完后,明显有些许意动之色。</p>
“刘将军,我军虽然有近四万人马,可真的打的过三万清军吗?”</p>
对于四万明军对阵三万清军,王朴的心中是没有半点的信心。</p>
他也自认为,自己麾下的七千兵马,估计都难敌一千清军。</p>
喜欢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