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何雨柱的话,何雨水瞪了他一眼。 何雨水对于何雨柱的记忆,其实已经不那么深了。 四五岁的小孩子,其实也记不住啥。 她只是模模糊糊的知道,有一个对她很好的哥哥。 自己小时候总跟着哥哥玩。 今天看到何雨柱的时候,也有一种亲近感。 拉着何雨柱说了半天自己最近遇到的烦恼,还有学校的一些趣事儿。 听到何雨柱这么说她。 她就有些不高兴了。 嘟着脸,把头扭向一边,不搭理何雨柱了。 月牙儿在旁边听的也有些别扭,但是她能听懂,也知道小姑娘说的正高兴呢。 “雨水,还记得我不,月牙姐姐?住在前院的。” 雨水看了看月牙儿,没想起来了。 “不记得了,我现在只是模糊的记得有个院子,住了很多人。 但是院子是啥样的,人是谁,我都不记得了。” 雨水的大部分记忆,都是关于香港的。 或者说,雨水的大部分记忆,是从6岁开始的。 而且这段时间的记忆,也是零碎的,模糊的,并没有那么清晰和深刻。 “没关系,咱们重新认识一下,雨水,你叫姐姐就行。 你上学都学了什么啊?你小的时候,我还教过你数数呢。 你现在是不是可以数好多了啊?” 月牙儿毕竟在幼儿园待过,哄过好多孩子。 所以很快就把雨水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 同时,她也不断的在打听这几年何大清到底干了啥。 她其实是不想离开队伍的。 她在队伍里获得了十几年都未曾获得的安全感。 队伍就是她的家,月牙对队伍的信赖,要超过对何雨柱的。 这次也是组织上的劝说,才让她来到了香港。 她来这也是有目的的。 就是配合谭雅,把何大清重新拉回队伍。 所以她也在通过雨水,一点点的了解何大清。 通过雨水的讲解,她从侧面的知道了何大清如今的实力。 原来在北平的时候,她一直以为何大清就是个厨子。 后来何大清把她送到了队伍,她以为何大清是个地下工作者。 再后来,何大清开始带着队伍和鬼子打。 这时候,她觉得何大清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人物。 在何大清的带领下,他们把华北的鬼子基本上都消灭了。 这让月牙儿对何大清崇拜的不行。 即使后来何大清被撤销师长的时候,月牙儿也没觉得何大清有什么错。 只不过是杀了几个小鬼子。 后来何大清跑到了香港,月牙儿就觉得何大清好可惜。 只是那个时候,小鬼子都已经投降了。 这让她的惋惜贬值了不少。 后来打内战,她又开始忙了起来。 作为军区的幼儿园老师,她跟着幼儿园辗转腾挪的换了好多地方。 当时也没时间想那么多,只想着把孩子照顾好。 现在战争结束,因为她和何雨柱的关系,上面又派她来香港辅助谭雅。 对于月牙儿来说,这是组织上第一次派给她这么重要的任务。 她非常积极,想早点完成任务。 所以在何雨柱表现的有些拉垮时儿,她就立刻拉着雨水聊了起来。 当她知道何大清此时的生活,居然还有了保姆,保镖。 出行都坐小汽车。 厂里还有好几千人的时候,她的心很痛。 她觉得何大清堕落了。 从一个武装战士,堕落到一个剥削阶级。 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把何大清重新拉回到原来的道路上。 晚上的时候,何大清就在家里准备了一桌子菜。 都是比较经典的北京菜和粤菜。 一共差不多10个菜左右。 如果按照吃饭的人数算,10个菜并不多。 两个孩子,两个青年,四个中年。 一共8个人,吃10个菜,在何大清看来,多少有些简陋。 但是这个年代,也不是后世物产那么丰富。 即使在香港,也不是想吃啥,当天就能弄到材料的。 “来,月牙儿,吃菜啊。别只顾着吃饭,这个菜可是我亲自做的,我这都多少年没做菜了,来,尝尝何叔的手艺。” 本来是林依依做饭的,但是,林依依做的东西,实在不太好吃。 只能何大清亲自下手。 这一桌子人,耀庭,林依依,月牙儿没吃过何大清做的菜。 其他人都吃过。 月牙看着一桌子的菜,心里一个劲儿的算这些菜能换多少粮食, 能让多少人不挨饿。 或者这一桌子菜的钱,够她赚多久的。 这么一算,她吃的时候,就没办法享受美食了。 “何叔,这一桌子菜,要不少钱吧?” “用不了多少,也就几美元。放心吃吧,你何叔现在可是有钱人,不在乎这点的,你使劲儿吃,也吃不穷你何叔。” 何大清还以这孩子从小受穷,没吃过这么多好东西。 心疼花销呢。 他还特意给月牙夹了几口菜。 “何叔,别给我夹菜了,你做的菜是挺好吃,但是,我有些吃不下。” 何大清疑惑的问 “咋了?坐船晕船了?那就喝点汤,缓一缓,明天叔再给你好吃的。” 何大清还是挺同情这个月牙的,而且这孩子跟何雨柱关系不错。 未来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儿媳妇。 所以,对这个孩子,他还是比较关心的。 月牙看了看桌子上的菜,皱了皱眉眉头。 咬了咬牙,然后问道 “叔,人家都说你成了资本家,你住的这个房子,门口的那辆车,还有这桌子菜,都是你剥削工人得来的吗?” 月牙也知道,自己这么问,实在是不合适。 但是,她必须问。 不问的话,她心里堵得慌。 何大清原来是她的偶像。 是个无极战士,工厂注义者。 现在居然成了资本家,靠着剥削工人,成为了一个锦衣玉食的人。 她受不了,她不相信,她的偶像,有一天也成为了要被打倒的人。 也成了那种靠着吸食工人鲜血而洋洋得意的人。 月牙的话,让一桌子人都愣住了。 何大清之前还真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自从他开了企业之后,已经尽可能的提高工人的待遇。 但是,他的资产还是在高速增长。 他一直都说自己是个有良心的企业家。 但是实际情况,他还是靠着工人的剩余价值才不断扩大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