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国院士最近可能是不怎么忙了,竟然经常过来走动走动。</p>
他也跨界研究过生物,水平虽然不算很高,但绝对比一般的博士生要强。</p>
否则当初纳米生物神经修复材料研究的时候,他也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p>
甭管他是猜的,还是蒙的,能讲对就是本事。</p>
一下子,生物实验室里头,就有两对伉俪在这搞研究了。</p>
而江奕辰是周政国的关门弟子,更是让这个故事版本更容易流传了。</p>
这是传承呢!</p>
不过,周政国过来,更多是关心郭秀英的身体状况,顺便打打下手。</p>
生物领域的研究,他可比不上江奕辰,更别提郭秀英了。</p>
项目加持了江奕辰的各种buff,研究进展就变得快了,哪怕是郭秀英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p>
等到十月份的时候,项目竟然进入了尾声!</p>
这一切源于江奕辰在不断地模拟+感应中,提出的新的技术理论。</p>
智能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系统。</p>
在基于前期纳米粒子的改进基础上,花了超过2个月时间的不断试错和实验,江奕辰在一次例行的研讨会上,提出他的新的理论观点。</p>
并在小小的白板上,进行了阐述。</p>
一下子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可。</p>
“在尺寸上,我们选择在10-200纳米之间,这一尺寸范围使其能够穿透生物膜和组织间隙,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分布,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渗透能力。”</p>
“在纳米药物载体表面,我们可以修饰有靶向配体,如寡核苷酸,使其能够与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炎症细胞等靶点的特异性识别和靶向输送药物……”</p>
“这是我提出的药物负载和释放模型,根据 r(p) = k_1 \exp\left(-\frac{(p - p_0)2}{2\siga2}\right),其中,\( k_1 \) 是释放速率常数,\( p_0 \) 是最佳释放ph值……”</p>
随着江奕辰的书写,这些研究员们认真地记着,根本不敢放松片刻。</p>
因为如果开小差了,后面的东西,你就更听不懂了。</p>
周政国也听不懂,但不妨碍他鼓掌表示热情。</p>
新的技术理论得到了认可,并在郭秀英的帮助下,江奕辰持续完善了相关细节,于是乎进度大步加快。</p>
就像是找了正确路径一样,所有人眼前都豁然开朗。</p>
各项实验任务一下子就顺利无比起来。</p>
等到十月,众人便拿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p>
项目一下子就进入了实验室验证阶段。</p>
陆海民的作用就起来了。</p>
在此前,他已经培养了一批有癌细胞的生物组织,主流癌细胞都有,满满当当地放满了整个培养室。</p>
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郭秀英将智能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应用于模拟的肿瘤环境中,以观察其对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药物释放效果。</p>
经过数日的精心操作与细致观察,实验验证效果逐渐显现。</p>
郭秀英与团队成员们围在显微镜旁,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p>
只见那些被智能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系统“锁定”的癌细胞,在药物的精准释放下,开始逐渐失去活力,原本疯狂分裂的景象被明显抑制,甚至有的癌细胞直接凋亡。</p>
“我靠,这个效果太明显了!”</p>
“药物释放的效率和准确性都超出了预期,短短48小时内,癌细胞凋亡率达到了70,这简直是个奇迹!”</p>
“根据计算,药物的释放速率常数k1与预期值相符,误差率不超过5!”</p>
“……”</p>
不仅仅是普通的研究员,两个副组长,李浩、张梓萱对江奕辰都是完全地信服了。</p>
这人是天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