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正在盘腿打坐呼吸吐纳的刘伯温,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死。 他咳嗽半天,满面通红道:“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虽然是事实,要是吃软饭这话传进小心眼的朱元璋耳朵里。他就得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阳。 见老刘头一下年轻几十岁,吓得跟孙子一样。 朱樉按下了戏弄的心思,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道:“今日之事后,圣上对我必然严加防范。京中之地已成漩涡,我欲脱身不知该往何处?” 拿出一份地图指了三个位置,一是西安、二是成都、三是辽东。洪武九年成都和辽东都还没封王,成都天府之国,西南盆地有都江堰水利,是重要的粮仓。 辽东则是卫所屯田,朝廷力量薄弱很适合割据一方,而且可以在老四造反时捅他的大腚,想想就过瘾。 刘伯温拿着舆图思索半天,抚须道:“西安之地在五代之后,水皆咸卤,土地荒芜,运河阻塞,不依靠朝廷很难供养大军口粮。这成都一地邻近西南诸夷大小纷争不断,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在朝廷手中如鲠在喉也。这辽东地广人稀,人口不过四万五千六百余且天寒地冻,除非迁移内地百姓不然很难有作为。” “这三者都不适合作为王业之基。” 历史上的洪武大移民还没开始,元末灾荒加战乱,北方除了山西大部分地区人口凋零。 于是朱樉问道:“那青田先生觉得哪里才是我最好的去处呢?” 刘伯温双眼圆睁抬手指向了舆图上一处。 “南京?”朱樉虎躯一震,这老刘头有种说了又好像没说的感觉。 “大王这金陵之地虎踞龙盘,天下经济之命脉,且天子脚下消息灵通之所。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还有比这更好的基业吗?” 刘伯温的话,让朱樉打了个冷战,他反复思索在南京造反还是半夜爬进乾清宫给老朱身上开个洞哪个可行性要大些? 愣了半天,他恼羞成怒道:“我把你当肱骨,你老刘头把我伶官(小丑)戏弄?” “圣上癫症日隆(越来越疯),你意思让我在南京等死是吧?” 刘伯温抚须一笑道:“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你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他越不敢动你。毕竟自古弑父为十恶不赦,反之亦然。” 朱樉想起半个月前,二老婆徐妙云的话,敢情是我肤浅了。历史上他被毒死在千里之外的西安王府,我在朱元璋身边他还会下毒害我?怕是做梦都怕我死在宫中留下丑闻。 “孤得先生如高祖得子房矣。” 说完转身离开帐中,刘伯温看着朱樉离去的背影,想起献出《时务十八策》时,朱元璋赞他「吾之子房也」。朱樉不信天命,跟当初他对刚占一块地盘的朱元璋说「将军奇骨贯顶可成帝业。」,朱元璋嚷嚷着要砍了他脑袋时一模一样。 朱樉走出来时,敏敏跟在他身后,两人回到营帐时。 他悄声道:“这几天看清楚咱们身边有多少探子了吗?” 敏敏贴在他耳边说道:“五步一人,大概有二十四个熟面孔,还有十五人是刚来的生面孔在最外围。” 身边没几个可用之人,幸好带了老婆过来,他点点头道:“记住他们的模样,等回京再好好秋后算账。” 敏敏熟悉他的脾性,担忧道:“这些都是锦衣卫的人,贸然动手不合适,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朱樉将干草放进火堆里,用火折子将木炭点燃。火苗窜起将他的脸照的通红。 “理由?为夫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位列蒋瓛之上,敢盯着自己的上司,这样的二五仔不能要了。” 敏敏并排坐着靠在他的肩头,担心道:“你这样做无异于当面谋反,你就不怕我们一家被软禁到死吗?” “锦衣卫是陛下的鹰犬爪牙,这把刀握在陛下手里,为夫身为人子自然要为陛下分忧,我就要试试,实在握不住换一把便是。” 朱樉眼里满是狠厉之色,他前世当了十多年孙子才出人头地,这一世他选择让别人当孙子这条路。 敏敏解开发簪一头青丝抚在他的脸庞轻声道:“你我是患难夫妻,男儿志在四方,我和狗娃都会同你一道踏上这条不归路。”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朱樉搂着她的肩膀,远在漠北的王保保就是他给妻儿盘留的退路。 他握紧敏敏的手,低头吻了下去。 —— 此时的天子营帐内,朱元璋和马皇后席地而坐,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马皇后开口问道:“陛下还在为今日占卜之事烦恼?” 朱元璋拿起一片碎裂的龟甲长叹一声道:“咱只是心中郁结,标儿身上可是灌注了你我半生心血。” “若有一天真如卦象所言,咱可是连这江山的继承人都找不到了。” 马皇后轻声安慰道:“标儿膝下不是还有雄英吗?由妾身抚养将来必定成为一代明君。” 闻言朱元璋脸上没有半点喜色,眉头紧皱道:“可雄英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朕很担心将来江山传不到标儿这一系的手里。” 马皇后试探道:“你陛下正值春秋鼎盛,若标儿没有福气还有樉儿和棡儿不是吗?” 对于马皇后来说都是她的亲生子,主少国疑,国赖长君若是有个万一总不能将江山社稷传到尚在襁褓中的孙儿手里吧? 可朱元璋想起在封地惹事生非连他派给的御厨都敢鞭挞的老三朱棡和眼前成天跟他作对的老二朱樉。 宁愿把江山送给长子那一房的孙辈,于是他开口道:“朕决不允许江山社稷传到有鞑虏血统的二房那里复辟元朝。” 听到这话,马皇后开口道:“如果是另外一个儿媳妙云怀上呢?”在她看来二儿子要比三儿子靠谱。 朱元璋听到这话,沉默不语。他坚硬如铁的内心有了一丝松动,于是拿出皇册用朱笔在二儿子朱樉的世系下面多添了一个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