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触发的手雷:拉环上连着安全栓(safety p),安全栓是一个针,把手柄(striker lever)固定住,手柄把撞针(striker)固定住。人使用的时候,按住手柄,拔掉安全栓。这是,因为按住了手柄,不会击发。一旦扔出手雷,在弹簧(striker sprg)的作用下,手柄脱落。撞针下落,撞向下面的火帽(percsion cap)。在火帽和引爆装置(detonator)间有一段导火索(cheical dey),起到延时作用。火帽被撞击点燃导火索,最后有引爆装置引爆火药(explosive aterial)。点击结构图下面的fsh,可以看到整个过程。
撞击触发的枪榴弹:压力触发的原理,榴弹射出,榴弹在旋转中飞行,当飞到一定程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weighterd ps会松开本来被卡住的引爆装置(detonator),引爆装置和火帽前移,准备好被击发; 当榴弹集中目标或落地,位于弹头的触发器(ipact trigr)在撞击的压力下,带动撞针(firg p)直接撞向火帽,直接引爆没有延时。
进攻性手雷和防御型手雷:进攻性手雷,用于进攻。因为进攻者一般没有掩体保护,进攻型手雷杀伤范围小,一般爆炸不产生金属弹片,主要利用冲击波伤人。防御型手雷,用于防守。因为防御者一般有掩体保护,防御手雷,杀伤范围大,爆炸产生金属弹片。还有一种两用的手雷,外层的金属壳是活动的,加上金属壳是防御手雷,卸掉金属壳就是进攻手雷。
折叠编辑本段与手榴弹区别
按照轻武器的分类,手雷和手榴弹实际上是一种东西,广义上都叫做手榴弹,而没有手雷这一种特定的武器。
防御型手榴弹:内含少量炸药,弹壁较厚,爆炸时会散出大量破片(对于自己也很危险),基本上没有冲击波。(适合在掩体里,或是在敌人靠近的时候投出)
攻击型手榴弹:内含大量炸药,弹壁较薄,爆炸时会发出冲击波,几乎没有破片(对近处的人杀伤力极大;可以用于破坏装甲车辆和工事。(进攻时专用)
攻防两用手雷:综合前二者的能力,不过爆炸威力没有攻击型高,破片也是如此。
地雷是一种埋伏在地面下的爆炸性武器,用于杀伤敌方人员和破坏敌方装备。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触发机制,地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雷类型:
爆炸式地雷。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雷,通常埋于地下几厘米深,由人踏在压盘上触发,需要大约5~16公斤的压力。这种地雷旨在毁坏附近的物体,如人的脚或腿。1
跳跃式地雷。这种地雷在受到触发时,导火索点燃发射装药,将地雷推起离地约1米高,随后点燃主装药,对人的头部和胸部造成伤害。
碎片式地雷。可发散式朝各个方向释放碎片,也可只朝一个方向释放碎片(定向破片地雷)。这种地雷可以对远达60米之外的人造成伤害,可以杀死近距离的敌人。
防步兵地雷。主要用于对付步兵,通过装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或破片杀伤人员。防步兵地雷包括爆破型和破片型两种,前者主要靠装药爆炸物和冲击波来直接杀伤人员,后者主要采用预制破片或加进钢珠,以增加杀伤破片的密度。23
防坦克地雷。专用于摧毁军用或其他各类车辆,如坦克。其触发机制需承受至少150kg的重量,确保摧毁重型装甲和坦克。4
信号地雷。能产生光或音响信号,主要用于报警,也可用于联络。5
照明地雷。起报警和照明作用,与信号雷具有相似的功能,通常设置在各种障碍物内或警戒目标的周围。
燃烧地雷。装填燃烧剂,用以烧毁目标或构成火障碍。
化学地雷。装有化学毒剂的地雷,用以杀伤人员和阻滞敌方的行动。
诡雷。装有诡计装置或用诱惑物及其他欺骗手段制作和设置的地雷。
核地雷。装有核爆炸装置的地雷,主要埋设在一定深度的雷井内爆炸。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地雷,如水雷和空飘雷等,分别用于水下和空中目标。地雷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地雷的种类和用途不断演变和扩展。
地雷是一种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1130年,
地雷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到了明朝初年(14世纪末),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据1413年焦玉所着《火龙经》一收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1580年,中国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15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19世纪中叶以后,各种烈性炸药和引爆技术的出现,才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诞生了现代地雷。
反步兵地雷-1903年前后由俄国研制。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产的地雷,在日俄战争中首次实战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反坦克地雷是1918年由德国人研制。1916年,坦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这导致了防坦克地雷的诞生。受坦克威胁最大的德国人在1918年道德将炮弹改装成防坦克地雷,随后又研制了两种制式化的反坦克地雷,用于对付英、法军的坦克,获得了一定的战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坦克地雷得到了广泛应用。据统计,在当时被毁伤的坦克中,有20是坦克地雷的战绩。
反步兵跳雷-1938年前后由德国人发明,该雷由绊线绊发,目标触雷后,雷体跳起在距地面05米的空中爆炸,它的杀伤威力比在地表或地表下爆炸的同等地雷要大。
火箭布雷系统-1970年由联邦德国研制成功。为了迅速,大面积地布雷,德军和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非洲道德使用飞机撒布防步兵地雷。60年代,一些国家着手研制用飞机,火炮和火箭撒布反坦克地雷,德国的火箭布雷系统使用“拉尔斯”轻型车载式36管火翻腾炮,一次可发射36枚110毫米火箭布雷弹,每枚弹由装有8个at-1型炸履带防坦克地雷或多或少个at-2型聚能破甲防坦克地雷。一门火箭炮在职8秒内可散布288个at-1型或180个at2型地雷。一个门制火箭炮连,一次齐射即可构成宽2300米,纵深为300米,面积为6900平方米的雷场。继联邦德国之后,苏,美,中,法等国也相继研制成功了这种火箭布雷系统。
现在国际公约已经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了。
盆栽草莓是新育成的品种,特别适合于居室观赏栽培。从视觉美角度来看,草莓叶色浓绿,果实鲜红,如果能种在自然朴素的陶罐、瓦罐中,会显得相得益彰。
盆栽草莓的播种育苗需要用保水性能良好的培养土(如悬吊盆花的栽培用土)。发芽温度20--25,播种后宜覆盖保湿,避光有利发芽,约5天左右出苗,这时需逐渐增加光照,有利迅速壮苗。草莓喜充足的光照,每天最好能有半天以上的光照时间。平时宜摆置于通风良好的场所。草莓不耐旱,盆土过干叶面会出现褐斑,还会影响挂果。所以,盆土表面发干即需浇足水,要浇到水从盆底流出为止。2周左右施一次氮、磷、钾比例为5:10:5的液体肥料,注意草莓开花后肥料要施在植株周围。
盆栽草莓一旦果实成熟,卵形红果美丽诱人,摘下置于白瓷盘或水晶玻璃盛器中,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