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怀昌夫妇离开的时候已经是西历十一月了,他们走了不久,谢婉贤便从北京发电报到上海,说她和冯夫人准备启程南下,到镇江过年,会在上海稍微停留一下。
谢道庸去世后,冯夫人着实消沉了一阵子,但她到底是旗人家的姑奶奶,在谢道庸墓旁守了三年孝后便搬回了京城,还一手办成谢宛新的婚事,将她嫁给了一个老实本分做生意的旗人。
宛新在谢婉贤教课的学校里工作,做后勤。谢道庸去世后她有些消沉,但本性里的天真活泼还在,虽然没上过学,但好歹由谢道庸亲自给开了蒙,背过唐诗宋词,也糊弄着读完了四书,因此在学校里倒还不算是个彻底的文盲,偶尔也能跟国文老师们聊上两句诗词,颇有人缘。
谢婉贤要带冯夫人南下镇江时,宛新着实不高兴了一阵子,还提议要带着母亲到婆家去,却被冯夫人拒绝了,婉贤知道她是想实现谢道庸生前的期望,因为就连她都知道,谢道庸曾经无数次念叨着告老,说想回镇江,跟老宅兄嫂小辈一起过个热闹,且不必走什么人情往来的年。
婉贤拜托徐适年去为她们买车票,要最好的车厢铺位,彼时徐适年正准备去采访孙文,婉贤就那么直接走到他报社里跟他说这些事,口吻亲切而平常,像个成婚已久的夫妻。
报社里有刚来的年轻人,不知道情况,但看他二人又时常交往,便开玩笑:“徐先生和夫人真是伉俪情深。”
徐适年还没说什么,婉贤反而主动道:“我们只是多年老友,并不是夫妻。”
那年轻人就吓一大跳:“不是夫妻吗?为什么?我看先生和夫人很般配啊。”
婉贤笑起来,眼泼流转,看徐适年一眼,又去同那年轻人打趣:“不要叫我夫人,把我叫老了,我还是个未婚少女呢。”
徐适年在一边哈哈大笑,连连点头,对那年轻人道:“这是我曾经的学生,我亲手将她送进北京大学。”
他一边说一边将桌上要带的东西,笔和硬皮本,还有怀表和一切钞票全部装进包里,那包是他自己缝的,一个布包,但现在就连报社的年轻人都在用皮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