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婶子笑道:“那敢情好。这码头上的营生确实是不稳定,再怎么也不及城里。来日小娘子开张,我一定到场帮衬。”
也就在这时,一个头上绷着纱布的汉子来到了小摊档附近。
宋玉枝这儿历来比别家生意好,也更热闹一些。
多来一个人,就算头上带着伤,本也不算啥稀罕事。
但怪就怪在,这人神色鬼祟,来了之后并不上前,先是做贼似的、踮着脚到处张望了一阵子。
等把小摊档上的所有人都尽收眼底了,那汉子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转头小跑着离开了。
宋玉枝余光瞧见了这举止怪异的人,少不得多关注几眼。
吴婶子已经把宋玉枝当成自家闺女未来的师父,也就是半个自家人了,顺着宋玉枝的目光,她看到了那汉子的背影,当即就问说:“小娘子前两日不在码头,不知道你听没听说,前几日附近两伙闲汉打起来了……”
宋玉枝颔首道:“那日我正好去了医馆,看到了被送往医馆的一行伤员。但具体怎么回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吴婶子就接着道:“小娘子来码头上的时日短,大概不知道,往年暑热禁渔期间,码头上生意难做,城里却不缺客人,只是天热懒得出门而已。这些个闲汉就会收几文钱,帮着商户和客人传递东西。”
她这么一说,宋玉枝就明白过来了。
这不就是古代的外卖员吗?
难怪有句话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宋玉枝也没想到码头上居然也有这种专人配送的服务。
说来也算一桩好事,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厨子也没办法凭空变出客人来。
有了外卖员,商家和客人虽然要各舍出一部分银钱,但总归省了不少事儿,完全可以达到三赢局面。
宋玉枝作为现代人,上辈子也没少点外卖,很清楚这种便利的模式,立刻就微微颔首,示意自己听明白了,“不过既然都是外……都是赚那跑腿银钱的,怎么打成那样了?"
就算是同样倾轧,争抢生意,但是一次跑腿费用也不过如吴婶子说的,就几文钱而已,怎么也不至于为了那么点银钱,打得那般头破血流。
吴婶子说往年也有这种情况,但几文钱而已,至多就是争上几句,或者降一降自己的跑腿费用,亦或者提前跟商户摊贩打好关系,来争抢活计干。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居然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
好在听说官府都已经介入了,应该是不会再那么闹腾下去了。
“想来方才那闲汉,是来跟小娘子谈合作的。我家做的不是吃食买卖,对那些也不大秦楚,往年也不曾雇几次闲汉送东西,就是给小娘子提个醒儿。”
说着话,吴家小姑娘已经吃好了,吴婶子还得回自家摊档上看顾生意,母女俩告辞离开。
后头宋玉枝一边照常做自己的事儿,一边若有所思。
她总觉得这桩事不是那么简单。
若是谈合作,那带着伤的闲汉何必那么鬼祟呢?
这天早市和午市的空档,一群闲汉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