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今!卜。再次响起歌功颂德的马屁声六李世民叉坐口一奶儿,身感疲惫,起身离席,回了甘露殿,大臣们便也散了,各自下去,与民同乐,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唐代的上元节灯会比较短,只有三天。不象宋代那样有五天。明代十天,而清代也有四五天。三天灯会,一晃即过,彩灯一收,新年便算是过完了。
新年一过,即刻开科。唐朝的科考和以后朝代的不同,以后各朝各代都已然形成了惯例,行时开考,何时结束,都是有固定日子的。
唐朝的科考不定时,但有个原则就是不耽误民间生产,士子们为了应试,提前来长安,那是士子们自己的事情,朝廷并不提倡早来,而且放榜的时间也快,十数日就能放出杂科的榜来,进士科虽慢,但有二十来天,也就差不多了。如此迅,是怕耽误了农活,有些士子是农耕之家,早考完早回去,不至于耽误了家里的农活。
农耕社会,当然要以农为本。士子们考中了就留下当官,考不中赶紧回家种地去,来科再考。
上元节一过,只隔一天,尚书省便下令开科。此次科考,考场设在御史府,由专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严格来讲,考功员外郎才是占主要地个的主考官,但他们身份太低,干的是辛苦活,士子们考中后,却不必感谢他们。
由于是不糊名考试,所以考功员外郎很容易作弊。象待遂良和王平安这样的主考官,他们批卷子实际上都算是复试了,得先由考功员外郎们把考卷先过一遍。
考功员外郎现某张卷子上如果字迹潦草,而且有涂抹的地方,那直接落卷,王平安他们是看不到这份卷子的。如此,考功员外郎们有时会把卷子故意弄脏,让士子落榜。
为了防止这种作弊方法,便产生了糊名制,就是把士子的名字糊住,不让批卷的考官看到。可后来,这种方法也不奏效。因为能从笔迹上分出谁是谁来,想要作弊,只要提前让考官认识自己的笔迹就成了。于是就又出现了誊写制度,就是把考生的试卷,由专门的人抄写一遍,然后给考官看,考官看不到原卷,自然就分不出笔迹来。
可是,士子们还是有办法,他们提前和考官商量好,文章的总不能做成一样的,但明经科,还有其它杂科,考的是一样的题目,答案也是相同的,如果考生们之间互抄,那不就没法分出高下了么!”
祷遂良皱了皱眉头,道:“那该如何安排座位呢?”
另一位副主考是礼部派来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礼部侍郎,这老侍郎笑道:“王公说笑了,那可能互相抄,谁也不可能把答案让别人看到呀,捂还怕捂不住呢,录取名额有限,同样的答案,却不一定都取中的,字体是否美观,名气是否显著,都是要考虑进去的!”
在科考制度尚处于雏形的初唐,不但朝廷在摸索制度该如何健全,而士子们也在摸索作弊的手段,很多招术不是士子们不想使,而是他们没想到,考官自然也不知道后世考生们的手段,那真是想都想不到的。
王平安嘿了声,道:“那可不一定。依你的意思是,士子们多一个人答对,对他们来讲就多一份威胁,是这个意思吧!”
礼部侍郎当即点头,笑道:“那还能有别的意思吗?待大人。你说呢?。
祷遂良也点了点头,道:“老夫也想不出别的意思来。”
王平安道:“可以反过来想啊,如果有的人故意答错呢?他们是有草纸的吧,不会直接往正卷上写答案的吧”。
诸遂良和礼部侍郎同时一愣,互视一眼,心里都是一哆嗦,他们明白王平安说的意思了!
多一个人答对。就多一份威胁,可少一人答对,不就少一份威胁了嘛!如果有的士子缺德,在草纸上故意写出错的答案,然后再故意让别人看到,而他自己把正确的答案捂住,等交卷子时,交正确的,那不就等于把别的士子给闪了嘛!
礼部侍郎摇头道:“不会吧,这可是心式不利一一哦,泣嘉损人利只户天下岁有如此龌珊甲鄙!人?”
王平安笑道:“没有吗?那就当没有好了!”
祷遂良眉头紧锁,他抽了口凉气,道:“以前不知有没有生过类似的事。老夫一直以为作弊之事,只会出现在阅卷时,不想这考场里也是可以的,而且如此的邪恶。那依无病你看,该如何安排考桌呢?”
王平安道:“不用安排考桌,只要建起考棚即可,每人一个小单间,互相抄袭的问题就能解决。”他把从典视里看到的,明清时代的考棚样式说了出来。
猪遂良和礼部侍郎听罢,一头,心中都想:“嘿,这个方法好啊,修考棚,以前我们怎么没想到!”
过了好一阵子。士子们这才全部进场,以科目分考场,全部坐定。
卯时,古称日始,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之时。
金钟一撞,铜鼓三响,正式开考。
数名考功员外郎,手拿试题,来到各考场之中,大声念出考题,每题念三遍,这叫事不过三,让考生们记录下考题。
这年代的考题可不是印在纸上的,而是只有一份,开考之时才能打开,以防止漏题,由考生们自己将题目记录下来,然后作答。
王平安听念题目,又有话说了。他道:“如此念题目,似乎不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