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库?
这个新鲜词汇让朱棣愣了好久,放下手中笔豪,不解的问黄昏:“科举一事,不是已让天下人才尽入朕之罄中?”
黄昏就知道朱棣会这样,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科举读书出来的人,才是人才。
然而哪里知道,推动社会进步,当下的大部分读书人,真没起到什么作用,都去做官了,真正搞工业搞科学的人少之又少。
摇头,“微臣说的不是此等人才。”
朱棣反问,“哪还有什么人才?”
黄昏想了想,“像微臣时代商行沈熙礼极其他培养出来的几个管理心腹,是人才,他们促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像微臣钟山工坊的老李极其带出来的几个技术骨干,是人才,他们促动了工业技术的进步,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像近期微臣请之负责城郊水泥工厂的林振东之流,亦是人才。”
实业,才是当下社会的重要支柱。
朱棣瞠目结舌,片刻后问道:“照你这么说来,朕之朝堂重臣,皆不算人才?”
黄昏无语,朱棣你这钻牛角尖了啊,叹道:“陛下,您治下的大明朝堂就像是一艘大船,航行在海洋之中,天下万民便是那汪洋洪水,而您便是大船的船主,朝堂上的重臣,便是大船之上的众多显赫要位,而微臣说的那些人才,便是水手,他们在您的领导下,在那些显赫位置重臣的指挥下,推动着陛下的大明神舟向前而行。”
这个比喻很恰当。
其实就是脱胎于唐朝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棣还是不解,“沈熙礼是个人才没错,但经商而已,你钟山工坊的老李,朕也听闻过,不过一匠人,何德何能能推动我大明进步。”
虽然是千古帝王,不过有些观念依然陈旧。
这是时代局限性。
黄昏反问陛下,“如果大明出现一万个,十万个,百万个老李这样的人呢?如果他们遍及各行各业,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在时代的需求下,也许陛下治下的大明,真的会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画面。”
我能想象到,因为我经历过。
但你朱棣肯定想不到。
朱棣陷入沉默之中,他确实有点想象不到,这些匠人能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变化,转念一想,黄昏之初心皆在为国为民,建立人才库一事,暂且不去权衡利弊,先问他如何施行。
黄昏也是灵犀突来,并无详细计划。
想了想,弱弱的道:“可以这样,官方建册,但凡在某些行业有极其强大的经验和能力者,都记录在案,并且由官方发放廪粮,并且建立一座会馆,专程管理此事,而这些人既可以包括我大明子民,也因包括外邦来客。”
有容乃大。
当然,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和生产力息息相关,加上需求关系,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从朱棣这里得到的资源,慢慢的推动就可以了。
想凭一己之力将封建王朝推高一个台阶,很难。
但全民努力,有希望。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那一朵烟花,为这个时代的那些能工巧匠科学人才提供光亮、指明方向,并在沿途之中为他们遮风挡雨。
我所做的,便是让一个时代进入黄昏,并让自己悬挂天穹成为新时代的那颗启明星!
这是一个穿越者能做到的极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