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调整浪潮的初始阶段,即所谓的退潮第一序列,投资者面临两种主要的交易策略选择。 一是专注于先前的领涨股,尤其是那些龙头股,在经历短暂回调之后的反弹机遇。 二是转而探索并参与新生的热点板块,以此作为应对市场降温初期的有效手段。 具体来讲,提及的强势股,实际上特指的是市场中的顶级龙头股。 它们代表着市场上最为坚挺的上升力量。 因此,在这一特定阶段,一个可行的策略,是利用市场的短暂波动。 逢低介入龙头股,因市场情绪波动引发的短期卖出盘,以期待其随后的反弹收益。 另一策略则是转向发掘,并参与那些处于低位的新兴题材。 尽管这要求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对于那些对于龙头股反抽的盈利空间,持有疑虑,或是偏好非低吸策略的交易者。 以及在众多新兴题材中,感到选择困难的投资者。 市场中还蕴藏着一种较为特殊的策略应用,尤其适合于退潮初期的独特环境。 该策略关注于市场领导股(总龙头)在退潮初期的表现。 指出在领涨龙头股开始出现回调的初期,那些与之紧密相关、表现最为强劲的连续涨停补涨股。 往往能展现出超出龙头股自身的一到两天额外生命力。 这一观点,不应被简化为一种固定的交易法则。 其有效性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市场情绪周期的精准解读。 错误的情绪周期判断,极可能导致迥异的交易结果,而忽视市场环境及情绪周期。 仅凭任何特定的交易法则行事,往往会落入陷阱。 因此,深入理解市场情绪周期的宏观背景,远比单纯依赖任何特定策略更为关键。 这一洞见的应用,应建立在全面理解市场动态的基础上,追求在市场变迁中灵活调整策略。 而非拘泥于任何既定的交易公式。 在市场龙头股经历第一阶段回调并显现止跌迹象时,及时介入其最具实力的补涨股。 然后在下一个交易日即行卖出。 这样做是,因为你的目标是利用龙头股反抽的短暂窗口,获取利润。 务必记住,如果未能在次日及时退出,一旦龙头股进入第二阶段回调。 原本的最强补涨股,很可能迅速转变为最强补跌股,造成损失。 这一情况需反复强调,以免忽视其重要性。 【案例分析】 案例一:九安医疗 时间线:2022年1月19日,九安医疗在退潮第一阶段出现止跌迹象;1月20日,该股出现反抽涨停;1月21日,股价跌停,标志着正式进入退潮第二阶段。 补涨股实例:得利斯。 操作建议是在1月19日买入得利斯,利用龙头九安医疗的反抽窗口,随后在1月20日卖出,避免了1月21日的跌停损失。 这展示了在龙头退潮第一阶段低吸补涨股的策略应用。 案例二:浙江建投 时间线:2023年3月23日,浙江建投在退潮第一阶段触底; 3月24日,该股出现反抽;3月25日,股价大幅下挫,标志着进入退潮第二阶段。 补涨股实例:北玻股份。 虽然3月23日,并非理想的买入时机,因为北玻股份持续开板,但在3月24日提供了较好的介入机会。 根据策略,投资者应在3月25日,即龙头浙江建投确认进入退潮第二阶段时,无条件卖出北玻股份。 即便这不是典型的操作。 但补涨龙头相比总龙头多存活一天的现象,并不罕见,体现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在市场周期演进的过程中,当主流热点经历强劲增长,并抵达高位盘整阶段后。 继之而起的次要热点,若意图在原主流热点出现意见分歧,或衰退的过渡期间。 成功突显并转型为新一代的主流焦点。 其关键在于该次级热点,需与之前的主流热点,在属性上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是因为,若新晋热点与昔日主流龙头的属性紧密相连。 市场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仅仅是龙头股的补充涨势。 如此一来,一旦原主流龙头遭遇衰退,其衍生的补涨行情自然难以维持长久。 仅仅能维持短暂时日的活力,这一点已有多次分析加以证实。 反之,那些在概念上与原主流热点关联较弱的股票。 一旦获得资金的注入与助推,更易于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市场新趋势的龙头。 上述观点仅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并非认定为成就新主流的绝对条件或必要途径。 次级热点,要想在市场周期的转捩点实现飞跃,与其母体主流热点,保持一定程度的差异化。 是提高其跃升为新主流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市场复杂多变,多种变量共同作用于这一演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