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华国流传了几千年,仍然有天花等横行,但是临床医学才盛行了不过短短两百多年,却消灭了天花在内的多种疾病。”
“虽然也有人说,是临床医学上的抗生素等使用导致了细菌和vi的多发变异。”
“但是谁又敢十分地保证,这些所谓的变异vi和细菌,原本就不存在,只是因为之前的科学技术的局限性,没发现它们而已。”
方泥馨今天的话特别多,似乎变成了个话痨一样,找到一个话题就想多说一些。
方泥馨后面发来的话,陆成也无言以对。这是华国的传统医学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华国的传统医学的传承历史,有太多太多年,但是的确,它没有做到把天花给灭绝。而且在历史上,鼠疫、黑死病等横行的过往,并不少见,如果不是临床医学的兴起。
这些东西都不知道还会不会遇到。
相比起鼠疫、黑死病,现在的vi还暂时没那么恐怖……
至少,目前卫生健康委员会只将其归类于乙等。
r0还在可理解和可控的范围内。
不过方泥馨吐槽完后,也终结了这个话题,说:“我只是有点不忿国外那些人幸灾乐祸而已。”
“发现未知的vi,华国并非是。
他的实验,在战斗场景里面,已经由艾尔丽斯做过了,他只需要在外界重复,而且只要重复实验的步骤,未必就要得出类似的实验结果。
但是要重复实验步骤,得把实验的思路给整理好,并且要与现实相联系,这才是困难且复杂的地方。
因此,陆成在现实中,一边布置相应的实验场景,染色、电子镜观测等实验迹象的同时,一边在场景技能里面开始梳理文章的结构和数据的处理。
他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对vi外表结构,做一个总体性的阐述,然后再为突破这个外壳,了解这个外壳而做准备,以指导我们可以去如何认识vi,引领了解vi大门的几条通路。
这是后续研究的伏笔,得挖好。
vi的研究,一共大概可以分成这么几个部分。
大体形状、外壳的结构。
遗传物质,蛋白质测序,蛋白结构的测形,rna的测序,rna反转录之后的对应dna……
vi在动物提中,会释放何种东西,作为人体可测量的抗原?
vi在动物体中会发生何种免疫反应,产生何种抗体,可作为人体测量的依据。
然后,根据以上结构,去推敲是否存在特异性的靶点,特异性地击杀vi本身,或者阻断vi的繁衍、反转录、翻译等各个途径中的一种,让vi的自我复制、分离等受到阻滞。
这才是针对vi治疗的思路。
所以,在想象如何去治疗它的时候,得先认识到它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这并不简单。
因为你得先找到属于它的特异性染色物质,否则的话,你可能一无所获。
但陆成有,所以,在现实世界过去了两天之后,陆成在场景技能里面,足足过了有一个半月,写了一篇文章,全中文的文章,没有参考国际知名sci杂志的投稿形式,而是以说明书,以解析教材的方式。
写了出来,看似一篇文章,其实就是关于vi的整体外观、rna结构外形,蛋白质外形及相应组成的一个详细报告。
而且还是手写稿。
不为装什么高深,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是个什么东西,甚至,能够以这个为指导,作为核心的指南,去最快速度地发散分支,把精准测序、抗原测定、疫苗等等,研究出来。
这里面的每一个,都很重要,陆成不是不能去做,不是不能把它们都做出来,但,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陆成的精力有限。
而且,陆成其实完全可以像抖豆子一样的,一颗颗,一点点往外面抖,拉足外人的好奇和吸引力,获得大量的关注和知名度,乃至影响力和份量。
其实就是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逼格和重要性。
但,陆成并没有这么做,这么卖关子,有违陆成的初衷。
假如他没有场景技能这个东西,他能够做的就是这样,但现在,陆成并不介意,有其他人,在自己做出了核心指南的情况下,去分一杯羹,甚至把相应的知名度和‘贡献度’都拿去。
如果陆成再卖弄点,用这些东西,发表三四篇医学顶级期刊,甚至作为一个专栏都没问题。
但,陆成没有这么做,
因为陆成是真的没空。
他是一个医生,他只是想救人。
所以,陆成编撰完后,就喊了钱敏马上赶到实验室,把这份文稿,打印出来后,交给林辉和盛老,让自己的师父林辉和盛老去定夺里面的真假和分配的问题。
钱敏随意地翻了翻,可以说是完全没看懂陆成笛的手稿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看到陆成非常严肃的表情,便意识到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直到钱敏把东西完全传真给林辉和盛老之后,把它们全部都电子化后,才晓得,原来,陆成交给他的东西,可以那么沉甸甸的,他当时怀揣着它出来,是那么不够对尊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