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干劲。 这是楚国与汉国最大的不同。 无论章武皇帝、熊无我如何励精图治,强国富民,都是在走一个华夏王朝的轮回。 开国、中兴、灭国。 如果章武皇帝真的灭亡汉朝,统一华夏。 他就是中兴之主,楚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但之后会迅速走向保守。 汉朝不一样。 接受了吴年思想的汉朝,上至王公大臣,下到读书人、武夫,都有强烈的开拓精神。 齐王在西,西图中亚,兵锋直指欧洲,已经开始与斯拉夫人交战。 太子在东。汉朝在内部实行各种基础建设,对外鼓励航海、开拓。 扶桑、高句丽、山东之间的海上贸易的交易量,相较于以前,翻了何止十倍。 按照吴年给的地图,也有一些胆大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试图沿着亚洲海岸北上,探索阿拉斯加。 但因为造船技术的问题,加上北方还是斯拉夫人的领地,是滴水成冰的地方,困难重重。 总而言之。 吴年赋予了汉人开拓精神。 中原的这些官员,汉朝的封疆大吏们,都在努力做事,而不是墨守成规。 玻璃大棚的普及,水利灌溉系统的维护,强化,各巡抚可以自行做主。 但是水泥大路、铁路的建设,则需要各巡抚商量着办。 还得由铁路部、朝廷工部的人一起帮忙。 怎么规划路线,怎么对接各省铁路,地理勘探,开山、修桥等等。 现在铁路的当务之急,是冲破黄河的枷锁,连接河北与中原。 黄河这条母亲河,给中原带来了充足的水源,但也犹如一把神斧,把华夏大地砍成了两半。 河北的铁路建设,目前主要还是三条线。 以都城为中心,向北到达辽东。 以都城为中心,向西到达田宁。 以都城为中心,向南到达天津。 其他的小铁路,都汇入到这三条线之中。 朝廷的铁路部,衙门日益庞大。 吴年平定了中原之后,朝廷就派遣了铁路部的官员、工部官员,勘测地形,沿着黄河,寻找地点,构架一座大桥。 上午。 黄河一段水域。北岸上。大量的铁路部官员与工部官员,以及技术人员,站在黄河边上,南望中原。 为首的铁路部官员,名叫章宣,国子监出身,今年三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为首的工部官员,名叫陈东,辽东出身,早年从军,后来受伤退伍,进入工部。 章宣看着脚下的黄河,抬头看了看前方河面上,乘坐小船捕鱼的渔夫,说道:“这座大桥不好建啊。” “是啊。”陈东叹了一口气,点头说道。 在黄河上建造桥梁,这并不困难。华夏的浮桥建造技术,非常厉害。 但要想建造长久使用的,可以行驶铁路的水泥桥,那就困难重重了。 虽然随着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建造桥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但黄河太宽了。 而且,黄河的水位正在下降。 二人低头看着黄河水,脸上的表情很是奇特。 有忧愁,有喜色。 黄河水啊。 自从天子在黄河上游的陕西、山西开展黄河治理工作后,黄河水就一年比一年清澈了。 这当然是好事。 水患减少了。 今年中原地区的风调雨顺,未必没有这个因素在。 但是黄河水位,也因此在不断的下降。 这水泥桥,到底要怎么造? 章宣、陈东对视了一眼,一脸的茫然。 皇帝一声令下,下边的小官,跑断了腿。 而如果技术能突破,那当然不会只建造一座桥。黄河上的大桥,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 把中原与河北彻底连接起来。 物流的速度,可以大大增加。 运河、铁路、水泥路。 南北物资的调动,军队的调动,将会到达一个高峰。那才是真的是,边疆遇到战事。 中原精兵,可以一月内到达长城,或是南下到广州。 而且还是乘坐交通工具,可以养精蓄锐。对于北边的斯拉夫人,或是南边的越南,都是降维打击。 神兵天降啊。 牛逼不牛逼? 当然,这也是未来的事情了。现在工部、铁路部的官员,都在为桥梁建造,愁的头痛欲裂。 在铁路没有通畅的情况下。 朝廷用水路、陆路运送粮食。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是运送粮食的舟船,拉运辎重的马车。 他们源源不断的向南,为几十万汉军精锐,提供粮草辎重。 是这场战争的幕后英雄。 北方一统。 汉朝的国力,空前强大。 就在这时,中原地区的丰收,也如约而至。 洛阳盆地上。 良田数不胜数。成熟的庄稼,形成了金色的海洋。无数的农民,正在挥舞镰刀,收割小麦。 洛阳是高度发达的地方,土地比较集中在大地主、地主手中。 自耕农不多。 但还是有的。 王家卫就是一个自耕农,有祖传的五十亩良田。他们一家人口比较多,不算小孩,男女十二口。 除了王家卫夫妻之外,还有他们的五个儿子、儿媳妇。 王家卫从小麦之中抬起头来,喘了一口气,然后弯下腰继续挥汗如雨。 收割庄稼这个事情很烦琐,五十亩田地的小麦,是不可能一天内收割完毕的。 等到了傍晚,王家卫把收割好的小麦,装上牛车,乘车回到了家中。 他们家是青砖瓦房,在村子里的条件算不错的了。但也因为人口众多,而拥挤不堪。 日常生活,发生过一些比较尴尬的事情。 王家很有规矩,女人小孩是不允许上桌的,吃饭的时候,也是很严肃,很少说话。 王家父子六人,都是闷声吃饭。等吃了饭后,王家卫叫来了老伴,儿媳,一家十二口,坐在院子里商量。 王家卫坐在长凳上,脸色很严肃的说道:“有两件事情。” “第一。我听说今年中原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我恐怕粮食价格,会比较低贱。” “所以我决定视情况而定,如果粮价太贱,就全囤积起来,今年不卖。我们家挺得住。” “第二。我打算分家。分出三户,前往云贵、缅甸实边。” “长子守家。其余四子抓阄。如果被分出去。分出一定的家产,作为补偿。” 王家卫说完之后,院子内鸦雀无声。 这是王家卫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