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三年冬。
临近年关,宰相王溥却忽然广发请帖,邀请同僚们参加自己母亲的“七十大寿”,时间是五天后。
以王溥一贯低调的行事作风,从来不曾办过寿宴之类,甚至也和大家私下松动极少。而今忽然要为自己的母亲办七十大寿,不得不令人感觉差异。但碍于情面,收到请帖的大臣们也都赴约了。
五天后的寿宴如期举行。
不得不说,虽然宋开朝不过十年,京城官员们的口袋大多也都富裕了起来,每位官员送来的贺礼都价值不菲。另外一位宰相赵普,甚至是送来了
“诸位的贺礼,我王某就却之不恭了。”王溥拱手向着众人行礼,“而我也为每位大人都准备了回礼。来人,给诸位大人呈上。”
说着,四个个小厮端着托盘上得堂来,为每位大臣呈上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红色包袱。
又好奇的打开开,豁然映入眼帘的是两本书册,《唐会要》,《五代会要》。
“诸位大人的贺礼,我都会换成钱,加印这两本书册。唐突之处,还望诸位大人原谅则个。我在此就写过诸位了!”
这是宁良则临时起意,让丁隐找汴梁的书商,临时高价印的数十本《唐会要》和《五代会要》。一来为圆自己这位师父一个心愿,让朝臣们代为传播;二来也是给这次有些突兀的寿宴一个合理的解释,让大家不至于疑心。
至于印书花费,自然是自己这位徒弟出了,绝没有让师父王溥出资的道理——更何况以他为官之清廉,恐怕也难以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财。
时间回到五天前,和师父王溥碰过面的宁良,出了相府,凭着十年前的印象和雷有邻留的地址,七拐八拐来到了雷有邻的家。
众人早已在书房等候。
看着众人,良久,宁良只憋出一句话:“现在休息,晚上行动。”
众人还以为会有一番豪言壮语之类,或者至少会对这几天的计划做个部署。但是都没有。宁良脑子有点乱,或者说在消化很多东西。
众人离去,宁良又单独叫住了雷有邻。
“令尊的事情,也许不日就有转机,请雷公子耐心等待。”
雷有邻忽然听宁良提起自己父亲,一脸错愕地看着宁良,“宁公子此话何意,莫非……”
“雷公子莫问。”宁良做了个制止的手势,“雷公子只需要等候事情出现转机即可,放宽心,也莫要再四处求人送礼,花那个冤枉钱了。”
“哦,对了,此前你曾托人往中书省递的奏章,可有抄本?”
“自然是有。”雷有邻脸上错愕的表情更甚,因为奏章之事,自己从未再宁良甚至是史泰面前提起,“我怕那奏章难以呈交御览,因此留有备份。公子可是要这奏章?”
“正是。”
“好,我这就去给公子取来。”
说着雷有邻便去书架上取那奏章的抄本,宁良则是从怀中掏出两本书册,放在书桌上。
接过雷有邻拿来的奏章,宁良小心翼翼揣入怀中,又把桌上的书册拿出,提给雷有邻,“雷公子,宁某尚有一事相托。雷公子久居汴梁,对这汴梁城自然熟悉。这两本书册,烦请雷公子找最好最大的书商,连夜赶印,务必在四天之内,分别赶印出三十本。”
雷有邻倒也没有推辞,边接过书册边说:“书商我倒是认识几个,只是这时间上,恐怕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