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要提前关闭,我并不知道。只是今日我去你家路上,便明显察觉到路上巡逻的兵士多了,而且还多了不少禁军,我怕迟则生变,所以想要快些出城。”
“而宵禁,既然城门这么早就关闭了,显然也会提前宵禁了。这汴梁城,一定是要有大事发生了!”
“那掌柜的……”
“你想问我为什么不让你说话,又卖惨蒙骗掌柜的对吗?”
韩托重重地点点头。
“很简单,咱们这时候投店本就可疑,街上巡逻的兵士又增加了,而当时我看到掌柜的看着你包裹里的刀,面色有变化,甚至不着痕迹地朝着店小二使眼色了。”
“使眼色?我怎么没有注意到?那掌柜的,竟然是想要报官不成?”
“韩大哥一天劳累,没看到也是正常。”宁良不愿意打击韩托,随便编了个借口,“开客栈的,自然都和官府有些瓜葛。每日迎来送往的,人多且杂,如果发现什么可疑人物不上报,可是要吃官司的。”
“这狗店家,他敢!莫不是先稳住咱们,偷偷去报官了?!”说着,韩托便要去拿包裹中的刀,“看我不一刀劈了他!”
“韩大哥且慢。那店家应该不会的,我编的借口没有什么纰漏。我相信,他信了我的话。”
“为何这般笃定?”
“因为直觉,因为表情,因为他也经历过生离死别,因为——同理心。”
“既然公子说不会,我便相信。”韩托显然不知道“同理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脸上写满了疑惑,但是今日宁良表现出来的不同寻常的镇静和果断让他折服。
后世销售出身的宁良虽然不忍心骗人,但自然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最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也是懂的。虽然不得已骗了掌柜的,但是明显地能感受到掌柜的是个苦命的老实人。哎,战争,终是害人不浅啊!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宁良望着窗外街道旁的柳树,忍不住念起了一首流传后世的诗歌,“师父派人种下的柳树,已经发芽了……”
无暇钦佩宁良文采的韩托,听宁良提起父亲,便想起了自己那刚刚悬梁自尽的母亲,还有自己的父亲,想要以百余人力挽狂澜,显然……想到这些,韩托的眼神变得无比地没落。
“韩大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提起……”
“无妨,无妨。父亲常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父亲他若是……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沉默良久,韩托似要缓和这尴尬的气氛,出生问道:“公子,不知道您为何要给自己改名宁良?”
“哎!”宁良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乱世也好,盛世也罢,我并不愿做什么王侯,也不愿意承受什么江山社稷重托,更不愿意做一条丧家之犬。宁良宁良,宁为良人。只愿天下太平,我们可以不违心地活着,活的很好,就好了!”
“可父亲说……”
“师父说,要我举义旗,兴社稷对吗?”
韩托点头。
“大周的江山,是如何来的?”
见韩托一脸的迷惘,宁良自顾自继续说道:
“大周的江山,也是太祖从汉隐帝那里夺来的;而后汉,又是从后晋那夺来的;后晋,又是从后唐那里夺来的;沙陀人的后唐,是从后梁那里夺来的;而后梁,则是黄巢手下的大叛徒朱温,从大唐那里篡的;就连传国几百年的大唐,不也是李渊从自己表弟家抢的吗?”
“哼!禅让?千年来骗人的把戏罢了!江山社稷?只要百姓过的好,谁做皇帝不是做呢?”
韩托虽然知道这些政事,但是出于对皇权的畏惧,至少从来不敢也没有和人谈论过这些,更不要提如今眼前这人还是实实在在的皇子了。因此当他从一个皇子的口中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不由得有些惊诧地瞪大了双眼。这位小宁良,还真是如父亲说的那样“离经叛道”啊!
“韩大哥,如果您也打算让我去恢复什么‘江山社稷’,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公子,我……”
“但是韩大哥,如果您愿意带着我一起逃亡,我定然会拿您当大哥哥一样对待。”说着,宁良拿过放在桌上的包裹,取出里面的小箱子,郑重双手递到韩托手中,“韩大哥,这些金银珠宝,就交由您保管,我们逃出汴梁以后,何去何从,都听您的。”
虽然宁良对韩托已足够信任,但是必要的试探还是要有的。毕竟这么大一笔财富,多数人见了都会眼红。再有就是韩托身为武将,如果想要建功立业,自己这皇子的身份,恐怕是一杆绝对的好旗帜……
韩托再迟钝也明白了宁良前面一番话,还有拿出箱子是什么意思了。宁良无心政治,又拿出金银以示坦诚,让韩托瞬间热泪盈眶。
“公子,我韩托只要有一口气在,定会护得公子周全!”言罢,不待宁良反应,跪倒在地,从腰间抽出短匕,割下一缕头发,“我韩托今日在此立誓,生是公子的人,死是公子的鬼。如做出对不起公子之事,天诛地灭,不得好死。”(断发立誓是古人表忠心的行为,见欧阳修《伶官传序》,并不是动不动就断指、割掌)
“韩大哥何苦!”知道古人对身体发肤是如何重视的宁良不由得心头一颤。
“公子说宁为良人,属下便宁为良仆。公子如果哪天改变主意,想要重拾江山,属下也甘为马前卒。公子,韩托这条命,是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