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做过当今天子的老师,好致于学而不喜结交,秉性宽厚正直。如今看众臣慌乱,太尉和手握兵权的禁军都点检似有明争暗斗之意,而宰相范质又和稀泥,虽然不知道几方势力究竟所图为何,但还是出列说到:“陛下,太后。臣负责诸县府具体行政,不通军事。如今新年大朝,各地贺表纷纷。然北境诸县,已经十多日没有来奏表了。”虽然没说是否要出兵,但王溥的话,显然在暗示北境出事了。
“北境路途遥远,大雪封路,许是使者在路途上耽搁了。”太尉符彦卿再次出列道,“未探明敌情便轻言兴兵,此乃大忌。陛下,太后,臣请探明敌势,再做定夺。”
“万万不可!如今贼兵势大,来势汹汹。若依太尉所言,定会贻误战机啊!”赵匡胤大声道,心中已经更加确信符彦卿是获悉了自己与亲信密室所谋,定然是三弟赵匡义的妻子符氏泄露。真是该死,当初让他娶符氏只是为了联姻,谁知这不成器的东西,真拿那妇人当个宝贝,什么话都敢告诉她。这可是要杀头的大罪啊!幸好北境诸县的使者,早被自己的人拦截软禁起来,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符太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为何三番五次反对出兵,以为是因为新皇登基后赵匡胤大权在握,而自己的父亲,只得了一个“太尉”的虚名,心中不忿。而如今的反对,是权势之争。可先帝托孤于两位宰相,禁军又交给了眼前极力出兵的赵匡胤,他们一位不做决断,一位侧面印证了强敌来犯的迹象,而另一位,更是言之凿凿贼兵势大,需要马上出兵。老天啊,为什么要给我们孤儿寡母出这种难题!?先帝啊,为什么正直英年,就要弃我们而去!?留下这诺大的江山,究竟该如何应对!?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年轻的符太后征询的目光在众大臣身上扫过。
立时有几位提前得到了赵匡胤谋士赵普“提点”的大臣纷纷出列,言说出兵刻不容缓。有几个墙头草看言说出兵的人这么多,也纷纷出列附和。唯有符彦卿和位数不多的几位大臣,虽然明知事有蹊跷,眼看支持出兵的人势大,又拿不出确切证据证明赵匡胤在说谎,只能伏地求请皇帝和太后决断。
赵匡胤眼见大势已定,心中不由得松口气,倘若真如符彦卿所言,派出斥候探查敌势,就会发现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赵不动声色地环顾诸大臣,想要看看哪些是支持自己的,哪些是反对自己的,为日后做打算。
忽然班末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人紧盯着自己,那眼神竟然让久经战阵的赵匡胤心中泛起一阵寒意。见赵匡胤目光扫过来,那人迅速收回目光,低下头不再抬起。
此人正是韩通,当今皇帝及曹王熙让的师父。
虽然朝廷已经下旨韩通迁领郓州,但韩通还未及上任,也来参加了这次元日大朝,因已外放,站在班尾,并未有人过于留意他。而刚才诸方势力的角逐争辩,他也没有参与其中。因为徒弟熙让的话,加上今日赵匡胤的表现,更让韩通坚信此人是要祸国乱政的贼子。因此韩通恶狠狠地瞪着赵匡胤,不料正被赵的目光撞见。
还未及深究来自韩通的目光,赵匡胤便听到堂上传来符太后的声音:“既然诸位卿家都认为应该马上出兵,哀家便允了。还请丞相拟旨,尽快出兵北上御敌。”
“老臣领旨。”范质出列拱手领命,“只是不知,这领军大将的人选,太后可有决断?”
“就……就由赵点检赵卿家领军吧。”符太后有心让父亲符彦卿挂帅出征,只是一来父亲年迈,她也不希望父亲再为征伐之事奔波用命;二来禁军军权都握在赵匡胤之手,此次外敌来犯的消息又是赵安插在北地的细作传来,自然是最合适的领军人选。
“赵卿家,就拜托您了!万望赵将军国事为重,早日克敌制胜,哀家为赵卿家接风!”言罢符太后竟从凤椅上起身,对着赵匡胤,屈膝行了一个万福。
这一个万福礼不打紧,吓得赵匡胤慌忙稽首跪地,“臣何德何能,敢受太后如此大礼!太后折煞臣了!臣定然早日克敌归来,不负陛下和太后所托,不负朝廷所托!”
赵匡胤口中慷慨激昂,内心确是百感交集。明知此事不可为,先帝对自己又信赖有加,太后如今又当着众人给自己行礼,实在是心有愧疚。然而架不住三弟赵匡义及亲信赵普等人怂恿,加上那个位置实在太诱人了,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前赴后继,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就说当朝太祖,不也是如此行事方才得的天下吗?事成之后,只要没有大的威胁,自己定善待世宗遗孤遗孀就是,也算是报答了世宗皇帝的知遇之恩吧!
符彦卿见阻拦无果,又不知道赵匡胤到底要如何行事,心中气闷。自己从小女儿那里听到的只是只言片语,并不能完全佐证心中猜想,事到如今,希望赵匡胤只是想要巩固军中大权,拥兵自重吧!而自己,也要早做打算,早回华州军中,有什么变故也不至于太过被动了。
“轰隆隆——”
汴梁城,忽然响起一声惊雷,这在春日里是不常见的。
那雷声沉闷,加之春节四处都是鞭炮声,地面上的人们多数没有注意到。
曹王府里,倚着窗户独坐的熙让,望着阴沉沉的天喃喃自语:“终于要,变天了吗?”